首页> 中文学位 >科研工作者职业紧张与健康关系及工作能力的研究
【6h】

科研工作者职业紧张与健康关系及工作能力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研究内容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内容与方法

3 质量控制

4 统计方法

结果

1 科研工作者一般情况调查

2 科研工作者职业紧张状况调查

3 科研工作者生理健康状况分析

4 科研工作者工作能力分析

讨论

1 科研工作者职业紧张现状

2 科研工作者生理健康现状

3 科研工作者工作能力现状

4 科研工作者工作紧张与工作能力的相互关系

5 缓解科研工作者工作紧张,提高工作能力的对策

6 研究的局限及展望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科研工作者职业紧张与健康关系的研究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个人简历

新疆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展开▼

摘要

目的:了解科研工作者的职业紧张、付出-回报、生理健康以及工作能力的状况,探讨职业紧张、付出-回报和工作能力的关系,为科研工作者有效的职业紧张干预措施的制定提供有价值的调查数据。
  方法:釆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科研工作者500人进行职业紧张、付出-回报、生理健康以及工作能力问卷的调查。
  结果:
  1)职业紧张方面:科研工作者职业紧张状况与常模相比,除工作紧张频度、组织缺乏频度外均高于新疆脑力人群常模(P<0.05)。不同性别的科研工作者工作紧张、工作压力和组织支持缺乏问卷的得分上男性均高于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民族的科研工作者工作紧张、工作压力和组织支持缺乏问卷的得分上汉族均高于少数民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P<0.05)。不同职称的科研工作者工作紧张、工作压力和组织支持缺乏问卷的得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高级职称者高于无职称和中级职称者,副高级职称者高于无职称和中级职称者,中级职称者高于初级职称者,初级职称者高于无职称者。不同性别的科研工作者在付出方面的得分男性高于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职称的科研工作者付出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初级者高于无职称者,副高级职称者高于无职称、初级职称者和中级职称者,高级职称者高于副高级职称者;不同职称的科研工作者超负荷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中级职称者高于初级职称者,高级职称者高于中级职称者。不同婚姻状况的科研工作者付出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已婚者高于未婚者;不同工龄的科研工作者付出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工龄>5年者高于工龄<5年者未婚者;
  2)健康状况方面:科研工作人员主要的慢性疾病有慢性消化系统疾病,颈、腰部疾病,高血压,呼吸系统疾病,这些疾病占到科研人员所患疾病的近60%,是影响科研工作人员健康的主要疾病。不同个体特征科研工作人员各类疾病患病情况比较中发现,女性患慢性消化系统疾病和颈/腰部疾病多于男性(P<0.05),男性患高血压多于女性(P<0.05)。汉族相对于少数民族高血压的患病率高(P<0.05)。已婚者相对于未婚者慢性消化系统疾病、颈/腰部疾病和高血压的患病率高(P<0.05)。随着工龄的增加,患慢性消化系统疾病、颈/腰部疾病和高血压的人数增加(P<0.05);
  3)工作能力方面:科研工作人员工作能力得分在不同性别、民族、职称、婚姻状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工龄的科研工作者工作能力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工龄的增加,工作能力随之增加;
  4)职业紧张与工作能力的关系:在控制了性别、年龄、婚姻状况、职称等因素后,工作紧张指数、工作紧张频度、工作压力指数、组织支持缺乏指数和组织支持缺乏频度与工作能力指数呈负相关关系(P<0.05)。即随之紧张强度的增加,工作能力随之下降。紧张水平与工作能力分级有关,工作能力分级为好的职工的比重有随着紧张水平增加而减少的趋势,而工作能力分级为差的职工的比重有随着紧张水平增加而增加的趋势。付出-回报量表,在控制了性别、年龄、婚姻状况、职称等因素后,付出因子和ERI(付出回报比)与工作能力呈负相关关系(P<0.05);回报因子与工作能力呈正相关关系(P<0.05)。进一步提示职业紧张是工作能力的一个影响因素,随着职业紧张程度的增加,科研工作者工作能力显著降低。
  结论:科研工作者职业紧张状况较严重;不同性别、民族、职称、工龄、婚姻状况的科研工作者职业紧张、付出-回报状况不同;性别、工龄和婚姻状况可能是科研工作者患慢性病的影响因素,随着工龄的增加,科研工作者工作能力随之增加;科研工作者职业紧张与工作能力呈负相关关系,且随紧张程度的增加,工作能力也逐渐下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