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干旱区新垦土地利用方式与土壤质量变化的研究
【6h】

干旱区新垦土地利用方式与土壤质量变化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独创性声明及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第一章文献综述

1.1问题的提出及其研究意义

1.2国内外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

第二章研究思路与主要研究内容

2.1研究思路

2.2主要研究内容

第三章材料与方法

3.1研究区概况

3.2样品的采集与分析

3.3数据处理与分析

第四章土地利用方式与土壤理化性状的时空变化研究

4.1开垦年限相同条件下土地利用方式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空间变化

4.2不同开垦年限下土地利用方式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

4.3小结

第五章土地利用方式与土壤质量演变规律的研究

5.1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质量的性状分析

5.2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质量的养分因子分析

5.3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质量的等级划分

5.4.小结

第六章结果与讨论

6.1土地利用方式与土壤理化性状的时空变化

6.2土地利用方式与土壤质量的演变规律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展开▼

摘要

本文以克拉玛依农业开发区为研究区,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克拉玛依农业开发区土壤质量在不同土地种植方式下的时空变异规律,评价不同土地种植方式对土壤理化质量的影响,为干旱区绿洲土壤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依据。研究结果如下: (1)对开垦年限相同(2001年)条件下土地种植方式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空间变化分析得出,苜蓿——棉花轮作能有效改善土壤综合质量;瓜——棉轮作可提高土壤速效氮含量,改善土壤pH值;棉花连作显著提高了土壤表层的磷、钾含量,但未能改善土壤的有机质、氮水平;林地土壤对下层土壤有一定的改良作用,但土壤表层质量较差;苜蓿连作能提高土壤氮素,但对磷、钾素的影响较差。 (2)对克拉玛依农业开发区棉花地、林地在不同开垦年限的表层土壤质量变化分析得出,连作棉花与树木不能使土壤得到显著改善。 (3)克拉玛依农业开发区土壤有机质、全量养分平均值处于低肥力水平;碱解氮、速效磷含量平均为中等肥力,而速效钾含量较丰。统计结果显示:土壤速效磷含量变异最大;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钾变异含量次之;全磷、全钾、容重变异较小;而pH值变异最小(3.63﹪)。 (4)从主成分分析看,前四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72.48﹪,可以用前四个主成分作为对土壤质量的概括。第一主成分主要代表土壤的基本肥力指标;第二主成分主要反映土壤钾素和速效磷水平,第三、四主成分是土壤物理性质的反映。 (5)通过对五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质量等级划分得出:克拉玛依农业开发区土壤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质量改良效果依次为苜蓿——棉花轮作>瓜——棉花轮作>棉田>苜蓿地>林地>荒地。并针对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提出了相应的改良措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