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大果沙棘溃疡病病原学基础研究
【6h】

大果沙棘溃疡病病原学基础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沙棘是一种神奇的多功能植物,既能够生产营养丰富的果实、枝叶和发热量很高的薪柴,又具有极强的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的功能。2009年4月5日新疆阿勒泰地区林业局从吉林引进一批两年生的大果沙棘(HippophaerhamnoidesLinn)苗木,发现异常。经病害症状初步鉴定为沙棘溃疡病。沙棘的病害研究不多,国内未见到沙棘溃疡病的报道,该病害是沙棘植物上新记录的病害。本文首次比较系统报道了沙棘溃疡病的症状、病原物的形态特征、病原物生物学特性,为该病害检疫和诊断提供了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根据大果沙棘溃疡病的症状、病原菌的形态学特征以及致病性的研究结果确定,引起大果沙棘溃疡病的病原菌为壳梭孢属葡萄生壳梭孢(Fusicoccumviticolum),属于半知菌亚门、球壳孢目、壳梭孢属。
   (2)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葡萄生壳梭孢的最佳碳源为蔗糖,最佳氮源为牛肉膏,病原菌的适宜温度为15-33℃,最适温度为25℃,病原菌在pH值较广的范围均可生长,最适pH值为4.0。虽然该菌菌丝体可在全光照、半光照、黑暗等3种不同光照条件下均能生长,但在全光照条件下生长最快,其次为半光照,全黑条件下最慢。其分生孢子致死温度为54℃。
   (3)病原菌室内致病性接种试验结果表明:病原菌有伤、无伤均能发病,可见病原菌通过寄主表面的伤口、气孔、皮孔等侵入寄主体内。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