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田间配置对杏棉间作棉花生态生理的影响研究
【6h】

田间配置对杏棉间作棉花生态生理的影响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基本情况

2.2 试验设计

2.3 测定项目及方法

第3章 结果与分析

3.1 田间配置对杏棉间作系统生态因子的影响研究

3.2 田间配置对杏棉间作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

3.3 田间配置对杏棉间作棉花光合生理特征的影响研究

第4章 结论与展望

4.1 主要结论

4.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 录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为探索南疆果棉间作模式下棉花适宜的田间配置,于2011年4月至10月在新疆喀什市进行了间作棉花不同田间配置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处理中棉花的生长发育特征,探讨了不同处理生态因子、光合作用等的变化特点,为新疆杏棉间作系统棉花高产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其主要试验结论如下:
  1、棉花冠层温湿度的日变化与杏树树影的日变化关系密切相关,冠层温度随树影长度变小而增高,树影最短时刻温度最高,冠层湿度则呈相反变化趋势,即树影最短时刻湿度最小。各处理棉花冠层温度日均值变幅为24.49℃-35.19℃,并呈现出C﹥B﹥A的变化规律(A代表行数12行、株距12cm、间距1.15m的配置;B代表行数10行、株距10cm、间距1.45m的配置;C代表行数8行、株距8cm、间距1.85m的配置),棉花冠层湿度则呈现出C﹥A﹥B的变化规律。在棉花见花期之前,20cm处土壤温度一直以A处理最大、其次为B处理,见花期之后各处理间无差异。在棉花灌头水前,各处理20cm处的土壤含水量差异明显,呈B﹥A﹥C规律,40cm处则差异不明显;灌头水之后,各处理40cm处土壤含水量差异显著,并呈现B﹥C﹥A的规律。在整个生育期,尽管果树遮荫影响,但杏棉间作系统内的温度条件都能满足棉花生长发育的需要,因此,湿度和土壤含水量的高低是影响棉花产量高低的重要因素。
  2、间作棉花单株叶面积随着株距增大而增大,群体LAI则随着株距增大而减小。光合有效辐射及光截获率随着棉花冠层高度不同而表现不同,其在棉花全生育期均表现为冠层顶部﹥冠层上部﹥冠层下部;不同处理间在棉花不同生育时期差异明显,在营养生长期C处理的光合有效辐射及光截获率最大,生殖生长时,A处理则表现最大。
  3、B处理棉花植株株宽比在全生育期始终最低,并且棉花的真叶数、倒4叶宽及果枝台数也比其余两种配置有优势。各处理的茎粗与棉花的株距均呈正比关系。各处理棉花单株干物质质量及毛地群体总干物质质量均呈B﹥A﹥C规律,各处理净地群体总干物质均随密度增大而增大,各处理之间呈现A﹤B﹤C规律。3种田间配置棉花均以伏桃和秋桃为主,横向分布内围铃是构成棉铃主要部分,并随着株距的增大内围铃所占比例增加,纵向分布均以中下部棉铃为主。毛地皮棉产量B处理最高,比A、C处理分别高4.69%、19.96%;净地皮棉产量则表现为C处理最高,比A、B处理分别高7.18%、30.91%。
  4、全生育期SPAD平均值表现为C处理比A、B处理分别高3.00%、2.74%,而且SPAD值与净光合速率(Pn)并不呈现正相关关系。在全生育期各处理Pn表现为C﹥B﹥A,在盛蕾期差异最大,C处理最高,分别比比B、A分别高10.79%、47.74%,在见花期各处理间差异最小,处理C只比处理B、A高4.27%、9.96%。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Evap)与Pn表现规律一致,胞间CO2浓度(Ci)呈现相反规律,即C﹤B﹤A的规律。见花期的光合速率呈双峰曲线,波谷点在15:00,出现光合“午休”现象。其余生育时期光合参数均呈单峰曲线,Pn、Evap、GS的波峰及Ci的波谷均是C处理最大或最小,最大值及最小值均出现在中午时刻。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