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氮肥运筹对陆地棉生长生理特征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研究
【6h】

氮肥运筹对陆地棉生长生理特征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文献综述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区概况

2.2 试验设计

2.3 测定内容及方法

第3章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施氮量对棉株形态发育及干物质积累、分配的影响

3.2 不同施氮量对棉花养分吸收规律的影响

3.3 不同施氮量对棉花产量构成、产量及棉纤维品质的影响

3.4 不同施氮时期对棉花主茎功能叶光合特性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3.5 不同施氮时期对棉花蕾铃脱落、“三桃”比例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第4章 结论

4.1 不同施氮量对棉株形态发育及干物质积累、分配的影响

4.2 不同施氮量对棉花养分吸收规律的影响

4.3 不同施氮量对棉花产量构成、产量和棉纤维品质影响

4.4 不同施氮时期对棉花主茎功能叶光合特性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4.5 不同施氮时期对棉花蕾铃脱落、三桃比例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展开▼

摘要

试验在呼图壁县大丰镇进行,采取单因素区组试验设计,于2009年-2010年开展棉花不同施氮量田间试验;在获取最适氮肥总量的基础上,2011年开展了不同时期施氮的田间试验研究。主要试验结果如下:
  1.在棉花整个发育过程中,各处理棉花的株高、主茎真叶数、果枝数和单株铃数随着施氮量的不同而呈现“S”型趋势,各处理间果枝始节的差异不显著。
  不同年份不同处理棉株干物质积累动态变化规律可用“S”曲线方程拟合,且干物质积累速率均呈单峰曲线变化,峰值出现在出苗后约105d左右;其中,中等施肥量的N3处理,棉株地上部总干物质、茎叶干物质和蕾铃干物质生长的最快时期提前,关键时期持续期长,干物质积累量和积累速率增加。
  2.在棉花整个发育过程中,各处理植株养分吸收规律均表现为苗期积累少,蕾期迅速增加,花期减缓,铃期达到高峰,吐絮期又有所减小的发展趋势。其中棉花对氮、磷、钾的吸收旺盛期分别集中在播种后的24-108d,22-98d,14-54d之间。在各处理中,300kg·hm-2、450kg·hm-2施氮量处理的氮素积累量较高,养分旺盛期早、持续时间较长。
  3.增施氮肥显著增加了单株铃数和单铃重,2009年和2010年各施肥处理的单株结铃数平均分别比未施氮肥处理增加了0.80和0.73个铃;单铃重平均增加了0.36g和0.43g,而且两年的皮棉产量分别达到1514.95kg·hm-2和1785.88kg·hm-2,均比同年未施肥处理分别提高了16.23%和52.20%,比高施肥量处理分别提高了6.46%和19.33%。依据氮肥用量与棉花产量关系的一元二次方程,得出施氮量达到332.4kg·hm-2时,获得最高籽棉产量可以达到5210.4kg·hm-2;按照2010年的市场价格计算,经济最佳施氮量为290.1kg·hm-2时,经济最佳籽棉产量为5200.5kg·hm-2。
  中等施氮量可显著改善棉花品质,主要增加了棉纤维长度、整齐度、强度和伸长率,但对马克隆值、成熟度指数影响很小。
  4.追施氮肥的时期不同,对棉花功能叶片的SPAD值、净光合速率和叶面积指数都有影响。其中,施基肥和花铃期追施氮肥的N3处理显著提高了功能叶片的SPAD值和净光合速率。同时随着生育期的推移不同处理棉花功能叶的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均先增大后减少,都在初花期达到最大值,吐絮期降至最低,但是施肥的时期对其的含量无显著影响。
  5.追施氮肥的时期不同,对棉花蕾铃脱落率、三桃比例和产量都有影响。其中,施基肥和花铃期追施氮肥的N3处理显著降低了蕾铃脱落率,其蕾铃脱落率分别比N2、N4处理低48.98%和44.44%,明显增加了单株结铃数和单铃重,且分别比N1、N2、N4处理分别提高了25.58%、7.40%、13.10%和5.73%、3.74%、1.76%,皮棉产量比N1、N2和N4处理分别提高了29.61%、14.30%和11.63%;蕾期和花铃期施追施氮肥的N4处理产量仅次于N3处理。

著录项

  • 作者

    王娇;

  • 作者单位

    新疆农业大学;

  • 授予单位 新疆农业大学;
  • 学科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徐文修;
  • 年度 2012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棉;
  • 关键词

    氮肥运筹; 陆地棉; 生长生理; 产量构成;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