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不同密度对滴灌籽瓜产量及相关栽培技术的影响
【6h】

不同密度对滴灌籽瓜产量及相关栽培技术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

1.1 籽瓜的基本特性及其用途

1.2 全国分布及新疆(种植)情况

1.3 密度对籽瓜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1.4 膜下滴灌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1.5 籽瓜病害防治研究

1.6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7 研究内容与研究路线

第2章 不同密度对红籽瓜产量及相关栽培技术的影响

2.1 材料和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第3章 不同密度对黑籽瓜性状影响

3.1 材料和方法

3.2 黑籽瓜小区试验结果

第4章 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4.2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本试验以新疆农业科学院综合试验场和昌吉三坪农场籽瓜种植(重点以红籽瓜)为研究对象,研究滴灌条件下扩大行距、对留苗方式对籽瓜产量和相关性状的影响,为籽瓜全程机械化及单产大幅度的提高提供技术支撑。现将红籽瓜和黑籽瓜研究试验主要结果总结如下:
  1、红籽瓜在株行距调整后,以密度5550株/667 m2取得了较高的产量和较好的品质。在此密度下单产达147.8kg,达极显著水平。
  2、不同密度红籽瓜对白粉病防治效果不同。以密度5550株/667 m2对白粉病防治效果较好,防效达87%以上,与3700株/667 m2处理无显著差异。找到了白粉病防治的最佳株行距配置。破解了红籽瓜白粉病防治难题。
  3、不同密度红籽瓜机械田间作业破损率不同。密度5550株/667m2田间破损率为9%左右,其重新坐果后对主要经济性状无不良影响。这项研究有利于改变人们担心机械破损较大的思维模式。
  4、探索出了红籽瓜适宜机械化种植的“密、早、矮”栽培思路。本研究的红籽瓜品种生育期短,长势强,密度调控幅度较大,可通过大幅度提高密度来提高单产。提出:“密”是基础,“早”是手段,“矮”是目标,及一系列以促“早”为中心的高产栽培技术模式。
  5、黑籽瓜以密度3921株/667m2取得了较高的产量和较好的品质。平均单产达到140.45kg,增长15.69%,达到极显著水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