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氮、磷、钾配比施肥对紫花苜蓿产量、品质及根瘤菌数量的影响
【6h】

氮、磷、钾配比施肥对紫花苜蓿产量、品质及根瘤菌数量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论文说明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旋肥研究概况

1.2 紫花苜蓿施肥技术前景展望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概况

2.2 研究内容

2.3 试验设计

2.4 测定内容与方法

2.5 数据分析与处理

第3章 施肥量对苜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3.1 第一次刈割补充施肥量的研究

3.2 第二次刈割补充旋肥量的研究

3.3 施肥对苜蓿农艺性状的影响

3.4 施肥对苜蓿产草量的影响

3.5 施肥对苜蓿茬营养品质的影响

第4章 施肥量对苜蓿根瘤菌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4.1 施肥对苜蓿根瘤菌的影响

4.2 施肥对苜蓿第一茬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4.3 施肥对苜蓿第二茬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4.4 苜蓿产量、品质及根瘤菌的相关性分析

第5章 讨论与结论

5.1 不同氮、磷、钾配比施肥对苜蓿农艺性状和鲜草产量的影响

5.2 不同氮、磷、钾配比施肥对苜蓿营养品质的影响

5.3 不同氮、磷、钾配比施肥对苜蓿根瘤菌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5.4 结论

5.5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展开▼

摘要

试验以新牧4号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cv.Xinmu No.4)为材料,在不同氮、磷、钾肥配比施肥处理下,研究施肥量对苜蓿的农艺性状、产量、品质、根瘤菌数量等的影响,探寻其相互间的关联性,以期为苜蓿生产中科学施肥提供参考数据。试验采用“3414”二次回归设计试验方案,即3因素(氮肥、磷肥和钾肥)4水平14处理的完全随机区组,14处理3重复共42个小区,小区面积(4m×5m)。氮施用量4水平(0、60、120、180 kg/hm2,分别记为N0、N1、N2、 N3);磷施用量4水平(0、45、90、135 kg/hm2,分别记为P0、P1、P2、P3);钾施用量4水平(0、30、60、90 kg/hm2,分别记为K0、K1、K2、K3),2014年10月22日播种,播种前测定土壤本底值,第二年苗期按“3414”方案施肥,每次刈割后测定小区土壤肥力,补充施肥至本底值+“3414”方案的肥力水平。试验结论如下:
  (1)不同氮、磷、钾配比施肥对苜蓿产量的影响第一茬中处理14(14790.72 kg/hm2)鲜草产量最高,其次是处理13(14370.21 kg/hm2),两者差异不显著(P<0.05),且两个处理的干鲜比均为24%,干重最大的是处理11(3940.48 kg/hm2),其次是处理14(3550.77 kg/hm2),且差异显著(P<0.05);第二茬中处理9(21310.18 kg/hm2)的鲜草产量最高,其干鲜比为30%,其次是处理8(21280.40 kg/hm2),其干鲜比为29%,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重最大的是处理13(8340.52kg/hm2),其次是处理9(6390.69 kg/hm2)且差异显著(P<0.05)。苜蓿全年鲜草总产量最高的是处理14(35270.63 kg/hm2),干重最高的是处理13(12100.26 kg/hm2)。
  (2)不同氮、磷、钾配比施肥对苜蓿营养品质的影响苜蓿第一茬草中处理9的品质好于其它处理,其粗蛋白质(18.47%)和粗脂肪(4.00%)含量较高,NDF(28.95%)和ADF(21.10%)含量较低,且与其他各处理差异显著(P<0.05)。第二茬草以处理13施肥量的品质优于其它处理,其粗蛋白含量高(18.58%)且ADF含量最低(21.77%),粗脂肪含量相对较高(3.52%),且与对照差异显著(P<0.05)。
  (3)不同氮、磷、钾配比施肥对苜蓿根瘤菌的影响收获苜蓿第一茬后的根瘤菌数量,以处理14最多,达到21.90个/株,其次是处理13,为18.90个/株;第二茬以处理12最多,达到14.53个/株,其次是处理13,为1260个/株,均与对照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4)不同氮、磷、钾配比施肥对苜蓿肥料利用率的影响苜蓿第一茬草的氮肥和钾肥利用率最高的是处理13,其氮肥、钾肥利用率达到70.56%、68.03%,磷肥利用率最高的是处理6,为36.29%;第二茬的氮肥和钾肥利用率最高的是处理13,其氮肥、钾肥利用率达到77.75%、70.51%,处理7的磷肥利用率最高,为33.38%,且两茬中各处理均与对照差异显著(P<0.05)。
  (5)苜蓿产量、品质、根瘤菌的相关性分析测得苜蓿鲜草产量与株高显著(P<0.05)正相关;干草产量与株高、分枝数呈显著(P<0.05)正相关。苜蓿粗蛋白含量与分枝数、单枝叶片数呈显著(P<0.05)正相关;NDF和ADF含量均与粗脂肪极显著(P<0.01)负相关,且ADF与NDF两者之间极显著(P<0.01)正相关;粗灰分含量与粗脂肪极显著(P<0.01)正相关,但与NDF和ADF存在极显著(P<0.01)负相关性。苜蓿根瘤菌数量与叶面积、分枝数呈显著(P<005)正相关,与单枝节间数呈显著(P<0.05)负相关,与株高呈现极显著(P<0.01)负相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