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广东“民工荒”研究
【6h】

广东“民工荒”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 引言

1.1问题的提出

1.2研究背景和意义

1.3基本思路和研究方法

1.4论文中的创新点

第二章相关理论及研究综述

2.1相关理论基础

2.1.1有关农村劳动力转移理论

2.1.2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

2.2相关概念界定

2.2.1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含义

2.2.2农民工的定义

2.2.3“民工荒”的含义

2.3“民工荒”问题研究综述

2.3.1定性研究

2.3.2定量研究

第三章广东“民工荒”的实证研究

3.1广东民工荒的现象及其特征

3.1.1“民工荒”出现早,周期性缺工明显

3.1.2技术工和普通工短缺程度不同

3.1.3不同职业的缺工现象不同

3.1.4不同性别、年龄缺工不同

3.2基于广东人口流动的托达罗模型的修正与拓展

3.2.1广东外来人口迁移目的的变化

3.2.2托达罗模型的剖析

3.2.3模型的修正及拓展

3.3广东“民工荒”的原因剖析—基于模型

3.3.1供需失衡导致有效劳动力供给不足

3.3.2劳动待遇差加剧民工流失

3.3.3劳动环境恶劣迫使民工离去

3.3.4文化素质的落差造成技工短缺

3.3.5相关制度因素的影响

第四章民工荒反映出的产业结构问题

4.1广东省产业结构的特点

4.1.1广东产业结构的演进

4.1.2广东产业结构特征分析

4.2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关系

4.2.1广东就业结构的演进及特征

4.2.2广东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关系分析

4.3企业低成本模式面临挑战

4.4体制约束服务业的发展有待突破。

第五章“民工荒”劳动关系的“三方”责任分析

5.1“民工荒”中政府的责任分析

5.1.1弱化微观管理职能,强化公共服务职能

5.1.2加强劳动力市场的信息网络建设

5.1.3创造和谐的就业环境

5.1.4制定合理的劳动保护标准

5.1.5完善农民工培训教育制度

5.2“民工荒”中企业的责任分析

5.2.1强化自身的社会责任

5.2.2加快产业升级步伐

5.2.3拓展招聘途径

5.3“民工荒”中民工的责任分析

5.3.1加入自己的利益团体

5.3.2提高维权意识和能力

5.3.3提高文化素质、更新求职理念

第六章结论与展望

6.1结论

6.2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展开▼

摘要

自从2004年1月广东东莞首次被官方确认民工短缺,“民工荒”已经波及整个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湾地区,并向中西部地区纵深发展,尤以珠三角地区形势为甚。我国一向被认为廉价劳动力“无限供给”,却出人意料地大范围出现民工荒,对我国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影响不容忽视。本文以修正后的托达罗模型为工具,以广东地区“民工荒”为主线,研究在劳动力总量供大于求的矛盾下发生“民工荒”的原因及相关问题。 文章首先分析了广东地区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的动态变化,提出了广东“民工荒”的主要特征是周期性缺工明显;普工和技工的短缺并存;年轻劳动力尤其年轻女工的结构性缺工严重。然后基于农村劳动力尤其是新一代农村青年迁移的目的发生变化的判断,引入了城市生活成本、城市向往程度、制度因素、适应性心理成本、劳动力有效供给等变量,对托达罗模型进行了修正和拓展,用新的城乡人口流动模型来解释广东民工荒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劳动力有效供给不足和“打工红利”下降;恶劣的劳动条件:对当地就业环境的不满和相关制度的不完善也推动着民工选择离开。隐藏在这些因素背后的是广东产业结构的不合理,这是导致“民工荒”的根本性原因,有效解决之道是通过产业梯度转移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最后,文章认为,在破解“民工荒”的过程中,政府、企业和民工都应该负有相应的责任。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