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不同年代玉米品种及自交系产量与农艺性状演变研究
【6h】

我国不同年代玉米品种及自交系产量与农艺性状演变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中英文缩写对照

声明

第一章文献综述

1.1玉米的重要性

1.2建国后玉米品种的演替

1.2.1 1950年代农家种和品种间杂交种

1.2.2 1960年代双交种

1.2.3 1970年代后单交种

1.3国外育种目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进展

1.3.1对产量的研究

1.3.2对农艺性状的研究

1.4国内育种目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进展

1.4.1 杂交种的研究内容和研究进展

1.4.2自交系的研究内容和研究进展

1.5 杂种优势

1.5.1杂种优势的历史

1.5.2杂种优势的基础研究理论

1.5.3传统数量遗传学对产量杂的绝对杂种优势和相对杂种优势的研究

1.6本研究的意义及内容

1.6.1本研究的意义

1.6.2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试验材料

2.1.1供试品种

2.1.2供试自交系

2.2试验地点概括

2.3.1品种及自交系试验

2.3.2杂种优势试验设计

2.4田间试验管理

2.5调查项目及标准

2.7产量杂种优势分析

第三章结果与分析

3.1.玉米品种产量研究

3.1.1玉米品种产量方差分析

3.1.2玉米品种产量的演变

3.1.3玉米品种产量遗传增益

3.1.4各年代不同密度下玉米品种产量比较

3.2玉米品种农艺性状的演变

3.2.1千粒重

3.2.2穗行数

3.2.3行粒数

3.2.4出籽率

3.2.5穗长

3.2.6穗粗

3.2.7株高

3.2.8穗位高

3.2.9生育期

3.2.10 ASI

3.2.11秃尖长

3.2.12倒折率

3.2.13病株率

3.3玉米品种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及通径分析

3.3.1玉米品种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分析

3.3.2玉米品种农艺性状与产量的通径分析

3.4玉米自交系产量研究

3.4.1自交系产量方差分析

3.4.2自交系产量的演变

3.4.3自交系产量遗传增益

3.4.4各年代不同密度下自交系产量比较

3.5玉米自交系农艺性状的演变

3.5.1千粒重

3.5.2穗行数

3.5.3行粒数

3.5.4出籽率

3.5.5穗长

3.5.6穗粗

3.5.7株高

3.5.8穗位高

3.5.9生育期

3.5.10 ASI

3.5.11秃尖长

3.5.12倒折率

3.5.13病株率

3.6自交系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及通径分析

3.6.1自交系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分析

3.6.2自交系农艺性状与产量的通径分析

3.7单交种产量与杂种优势的关系

第四章 讨论

4.1玉米品种产量的研究

4.1.1玉米品种产量的演变

4.1.2玉米品种产量的遗传增益

4.1.3玉米品种耐密性

4.1.4玉米品种产量提高的原因

4.2玉米品种农艺性状的演变

4.2.1玉米品种千粒重的演变

4.2.2玉米品种穗行数、行粒数的演变

4.2.3玉米品种出籽率的演变

4.2.4玉米品种穗长、穗粗的演变

4.2.5玉米品种病株率、倒折率的演变

4.3玉米自交系农艺性状的演变

4.4杂种优势对单交种产量的贡献率

4.5存在的问题

第五章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展开▼

摘要

玉米是世界上最早利用杂种优势的作物之一,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其总产和单产均居第二位,对我国的粮食生产举足轻重。玉米新品种的应用是玉米增产的核心,玉米品种及其亲本自交系产量与农艺性状演变规律的研究已成为玉米遗传育种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采用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以密度为主区,玉米品种及自交系为副区,通过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相关及通径分析等方法,在新疆典型的大陆性干旱气候条件下对1950~2000年代玉米品种及1970~2000年代玉米自交系产量和农艺性状演变及产量与杂种优势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主要结果如下: 1.1950~2000年代玉米品种产量持续增加。产量随年代的演变可分为三个时期。1950~1970年代产量极显著提高期,1970~1990年代增长缓慢期,1990~2000年代极显著增加期。 2.1950~2000年代玉米品种在15000、45000、75000plants.ha-1密度下产量遗传增益分别为0.0732、0.1122、0.1125ton.ha-1.year-1,三种密度下平均增益为0.0993ton.ha-1.year-1。玉米品种的耐密性没有提高。 3.1950~2000年代玉米品种的千粒重、穗行数、行粒数、穗长、穗粗、秃尖长呈增加趋势;出籽率、ASI、倒折率、病株率呈减小趋势;株高、穗位高、生育期的演变无一定的规律。 4.行粒数的增加是1950~2000年代玉米品种产量提高的最重要因素。穗粗、千粒重、穗长、株高的增加,生育期的延长对产量的提高也起着重要作用。出籽率的下降是1950~2000年代玉米品种产量提高的限制性因素。今后玉米品种选育中应重视对行粒数、千粒重、穗长的选择,可适当增加株高、延长生育期,同时协调与出籽率的关系。 5.1970~2000年代玉米杂交种亲本自交系的产量得到了显著改良。15000、45000、75000plants.ha-1密度下产量遗传增益分别为0.0105、0.0268、0.0348ton.ha-1.year-1。三种密度平均增益为0.0240ton.ha-1.year-1。玉米自交系耐密性没有提高。 6.1970~2000年代玉米自交系的千粒重、穗行数、穗长、穗粗呈增加趋势;ASI、秃尖长、病株率、倒折率呈减小趋势;行粒数、出籽率、株高、穗位高、生育期的变化无一定的规律。 7.ASI的减小是1970~2000年代玉米自交系产量提高的最重要因素。行粒数、穗粗的增加对自交系产量的提高也起着重要作用。保持一定的株高和出籽率也是自交系获得高产的重要条件。 8.杂种优势对产量的贡献率随密度的增加而减小。杂种优势随着年代的增加对产量的贡献率越来越小,密度越高这种趋势越明显。

著录项

  • 作者

    李召锋;

  • 作者单位

    石河子大学;

  • 授予单位 石河子大学;
  • 学科 作物遗传育种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梁晓玲,曹连莆;
  • 年度 2009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S513.035.1;
  • 关键词

    玉米品种; 自交系产量; 农艺性状; 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