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小麦抗性淀粉含量的遗传分析及QTL定位研究
【6h】

小麦抗性淀粉含量的遗传分析及QTL定位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抗性淀粉(Resistant starch,RS)是一种新型的淀粉产品,在人体小肠中不能被淀粉酶消化吸收,其生理功能独特,近年来逐渐成为碳水化合物研究的热点之一。为了给高抗性淀粉新型保健小麦新品系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选用3个抗性淀粉含量高的小麦品种和3个抗性淀粉含量低的春小麦品种进行双列杂交,探讨抗性淀粉含量的遗传规律。同时选择抗性淀粉含量差异较大的两个春小麦品种M344和武春3号的F2:3群体,构建小麦抗性淀粉含量的遗传连锁图谱,并进行QTL定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选用3个抗性淀粉含量较高的小麦品种和3个抗性淀粉含量较低的小麦品种按Griffing双列杂交设计配置成15个杂交组合,以亲本及F1为材料进行了小麦籽粒抗性淀粉含量的遗传规律分析。结果表明,在6个小麦品种中,安农90202和D68-20抗性淀粉含量的一般配合力较好,能显著地提高杂种后代籽粒抗性淀粉含量。安农90202×04单28和06-5×D68-20组合的特殊配合力最好,两者特殊配合力效应值显著地高于其他组合。小麦抗性淀粉含量的遗传符合加性-显性模型,显性程度为超显性。控制抗性淀粉含量的增效等位基因表现为隐性,且亲本中抗性淀粉含量的增、减效等位基因的分布不平衡,高抗性淀粉含量的亲本中隐性基因数量多于显性基因数量。本试验中安农90202和04单28控制抗性淀粉含量的隐性基因较多,而宁春18和新春5号含有的显性基因数量较多。同时研究发现小麦抗性淀粉含量的狭义遗传力中等,为36.49%。
   2.利用抗性淀粉含量较高的小麦品种M344和抗性淀粉含量较低的小麦品种武春3号重组自交得到F2:3家系,对F2:3家系抗性淀粉含量与总淀粉含量、直链淀粉含量及膨胀势进行了相关、回归及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小麦抗性淀粉含量与直链淀粉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18),通径分析表明直链淀粉含量对小麦抗性淀粉含量存在正向影响,直接通径系数达0.169;小麦抗性淀粉含量与总淀粉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151);但与膨胀势间呈不显著负相关(r=-0.57)。小麦抗性淀粉含量与总淀粉含量、直链淀粉含量及膨胀势间的回归方程为Y=0.289+0.007X1+0.037X2-0.033X3,该方程可解释抗性淀粉7%的表型变异。
   3.对F2:3家系抗性淀粉含量、总淀粉含量、直链淀粉含量和膨胀势进行复合区间作图的QTL定位。利用Joinmap3.0软件构建了包含有163个标记、33个连锁群的遗传连锁图谱,分布于18条染色体上。连锁图谱总长度为1622.5cM,标记间平均距离9.95cM。利用QTLmapper 2.0软件共检测到8个主效QTL和19对上位性QTL。其中,抗性淀粉含量检测到2个加性QTL,总淀粉含量1个加性QTL,直链淀粉含量1个加性QTL以及膨胀势1个加性QTL和3个显性QTL,分布于4A、4A、1D、5D、1D、1B、3A和6A染色体上,贡献率分别为11.47%、12.53%、5.34%、8.49%、11.3%、9.99%、10.0%和3.3%。另外,上位性QTL抗性淀粉含量检测到2对,总淀粉含量8对,直链淀粉含量5对以及膨胀势4对,总贡献率分别为8.3%、17.78%、8.13%和3.87%。研究发现在2B染色体Xwmc453.3-Xcfd44.2区间上的QTL位点同时影响抗性淀粉含量和总淀粉含量,2D染色体Xgwm296-Xgwm455.2区间上QTL位点同时影响抗性淀粉含量、总淀粉含量和直链淀粉含量,表明抗性淀粉含量与总淀粉含量和直链淀粉含量间的关系密切。

著录项

  • 作者

    庞欢;

  • 作者单位

    石河子大学;

  • 授予单位 石河子大学;
  • 学科 作物遗传育种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李卫华;
  • 年度 2010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S512.103.7;
  • 关键词

    小麦; 抗性淀粉含量; 遗传分析; QTL定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