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新疆地区葡萄霜霉病的发生及其流行规律的研究
【6h】

新疆地区葡萄霜霉病的发生及其流行规律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葡萄霜霉病的起源和分布

1.2 葡萄霜霉病病原菌分类地位和形态特征

1.3 葡萄霜霉病菌生活史

1.4 葡萄霜霉病流行规律

1.5 葡萄霜霉病的防治

1.6 葡萄霜霉病的预测预报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葡萄霜霉病初侵染源的调查和研究

2.2 新疆葡萄霜霉病的分布及与气候条件的关系

2.3 气候因子对霜霉病菌孢子囊萌发的影响

2.4 气候因子对霜霉病菌孢子囊存活的影响

2.5霜霉病流行动态与气候条件的关系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葡萄霜霉病初侵染源的观察

3.2 新疆葡萄霜霉病的分布及与气候条件的关系

3.3 不同气象因子对葡萄霜霉菌孢子囊萌发的影响

3.4 不同气象因子对葡萄霜霉菌孢子囊存活的影响

3.5 霜霉病流行动态与气候条件的关系

第四章 讨论与结论

4.1 结论

4.2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 者 简 介

石河子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展开▼

摘要

葡萄霜霉病病原是葡萄生单轴霉[Plasmopara viticola(Berk.et M.A.Curtis)Berl.et de Toni]。经2012-2014年对新疆各葡萄产区葡萄霜霉病的实地调查和历年发生情况的了解,结合当地5-8月气候情况,将新疆葡萄霜霉病划分为严重发生区、常发区和基本不发生区三类。严重发生区:以伊犁地区为主;常发区:主要包括北疆沿天山一带葡萄产区、库尔勒葡萄产区、阿克苏葡萄产区、阿图什葡萄产区等;基本不发生区:包括吐鲁番地区和哈密地区以及南疆一些干旱葡萄产区。其分布主要与当地气候条件有关,特别与降雨量密切相关。无论重发区还是常发区,均是降雨较多地区比降雨较少地病重,降雨较多年份比干旱年份病重。
  本研究主要内容包括:⑴经对该病病枝条越冬观察、卵孢子越冬前后形态观察及病残体作为初侵染源观察,以及春季温室大棚内发病情况的调查,发现该病在新疆石河子葡萄产区,主要以卵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是最重要的初次侵染来源;温室大棚中的病苗也可作为初次侵染的来源。其卵孢子产生量较少,一般常采用常规观察的方法卵孢子不易发现,而采用病部研磨-过筛-离心-镜检的方法较易发现。⑵通过该病初发期发病场所、发病位置、发病处地形和管理情况调查,以及初期发病与气候因子关系的分析,明确初侵染发生的特点,其初次侵染主要发生在地势低洼、长势茂盛、修剪较差、杂草丛生、距地面较近、空气湿度大的环境中。对于该病初侵染的防治,提出必须采取“治早、治少、抓好早期防治”的原则,并制定了简化而实用的具体防治措施。⑶通过在培养箱内设置不同的人工气候环境,确定该菌孢子囊萌发最适条件及其在不同气象条件下的存活时间。结果表明,该病菌孢子囊只有在有游离水存在的条件下萌发,在15℃-20℃条件下萌发率最高。而该菌孢子囊存活时间随温、湿度的升高而缩短;孢子囊对紫外光比较敏感,经紫外强度为0.64×102μW/cm2紫外线照射3小时后,孢子囊死亡。自然光直射4h后孢子囊死亡。⑷经将2007-2014年连续8年葡萄霜霉病始发期调查,以及2005-2014年连续10年生长期霜霉病发生情况的观察与相关气象资料的收集,经SPSS软件进行判别分析,结果表明:5月中旬和6月上旬的降雨量是影响病害发生早晚的主要因子,据此建立Fisher判别模型,回测正确率为75.0%。8月份降雨量、8月份大于5 mm降雨次数、6-8月份总降雨量和6-8月份大于2mm降雨次数是影响病害严重程度的主要因子,据此建立判别模型,回测正确率为100.0%。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