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延颈交界区常用手术入路的解剖特点与对比分析
【6h】

延颈交界区常用手术入路的解剖特点与对比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英文缩略词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材料

2. 实验方法

3.技术路线

4. 统计学方法

结果

1. 经口咽入路延颈交界区显微解剖:

2. 远外侧入路延颈交界区的显微解剖结果:

3. 经后正中入路延颈交界区的显微解剖结果:

4. 枕下极外侧入路延颈交界区显微解剖结果:

讨论

1. 经口咽入路的解剖特点与分析

2. 远外侧入路的解剖特点与分析

3. 后正中入路的解剖特点与分析

4.枕下极外侧入路的解剖特点与分析

5.枕下极外侧入路与远外侧入路的对比分析

6.枕下极外侧入路与经口咽入路的对比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延颈交界区常用手术入路的研究进展

致谢

作 者 简 介

石河子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展开▼

摘要

目的:对比分析远外侧入路与枕下极外侧入路、枕下极外侧入路与经口咽入路各自暴露的范围与解剖特点,以及每种入路的最佳适应症及禁忌症。
  方法:(1)尸头灌注:10例经10%甲醛溶液充分固定的完整成人头颈标本,来源于石河子大学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从椎动脉灌注红色乳胶,从颈内静脉灌注蓝色乳胶。(2)分组解剖:经口咽入路、远外侧入路、后正中入路、枕下极外侧入路各解剖尸头10具,测量数据20组。(3)总结分析:总结每种手术入路暴露范围,对比分析远外侧与枕下极外侧入路、枕下极外侧与经口咽入路临床应用解剖特点。(4)统计分析:所得数据均利用SPSSl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结果:1.灌注后一周发现动脉红染,静脉蓝染,提示灌注成功。
  2.经口咽入路延颈交界区显微解剖:寰椎前结节、舌下神经管、颈动脉孔外口是该入路的重要解剖标志点;舌下神经管内口內缘至中线距离(13.8±2.2) mm;颈静脉孔外口內缘至中线距离(25.1±2.9)mm;寰枕关节內缘至中线距离(10.5±2.7)mm;颈动脉孔外口內缘至中线的距离(26.1±2.2)mm;寰椎前结节距上门齿垂直距离(80.2±4.0)mm;斜坡下部骨窗安全宽度(16.3±3.5)mm。
  3.远外侧入路延颈交界区的显微解剖结果:枕下三角和颈2神经的腹侧支是识别椎动脉的重要标志;头外侧直肌是识别颈静脉孔的重要标记;后颅窝开颅常用的解剖标志为星点、前星点、乳突尖、颧弓根;星点到前星点的距离:左侧(21.68±1.88)mm,右侧(21.86±2.62)mm;前星点至乳突尖的距离:左侧(38.56±3.48)mm,右侧(39.14±2.24)mm;星点至颧弓根的距离:左侧(55.72±3.64)mm,右侧(56.16±2.72)mm。
  4.经后正中入路延颈交界区的显微解剖结果:寰椎横突尖、枕大孔后缘中点、椎动脉硬膜入口点是该入路中重要的解剖标志点;椎动脉硬膜入口点距寰椎后结节的距离:左侧(24.15±2.08) mm,右侧(24.08±2.15)mm;椎动脉硬膜入口点距枕大孔后缘中点的距离:左侧(29.98±2.05)mm,右侧(29.25±2.32)mm;硬膜入口处椎动脉直径:左侧(4.68±0.20)mm,右侧(4.58±0.18)mm;寰椎横突尖至C2神经前支跨越椎动脉点的距离:左侧(15.89±1.65)mm,右侧(16.12±1.59)mm。
  5.枕下极外侧入路延颈交界区显微解剖结果:二腹肌沟、枕骨髁、乳突尖、茎乳孔、颈静脉孔等为重要的解剖标志点;面听神经-舌咽神经间隙、舌咽神经-迷走副神经间隙为两个重要手术操作间隙;乳突尖距枕骨髁外缘中点的距离:右侧(29.31±2.85)mm,左侧(28.91±3.78)mm;乳突尖到茎乳孔外缘距离:右侧(09.55±2.49)mm,左侧(10.07±3.21)mm;乳突尖到颈静脉孔外口距离:右侧(19.09±3.31)mm,左侧(19.32±4.27)mm;舌下神经管内口到颈静脉孔内口距离:右侧(10.41±3.06)mm,左侧(10.53±2.67)mm;舌咽神经颅内段:右侧(17.49±4.35)mm,左侧(17.92±4.98)mm;椎动脉出C1横突孔至穿硬膜入颅处距离:右侧(16.95±3.39)mm,左侧(16.81±3.64)mm。
  结论:1.延颈交界区解剖结构复杂,四种常用手术入路在解剖结构的暴露范围上有一定的重叠性,对发生在该区域的病变往往有多重手术入路选择。四种手术入路在处理病变以及暴露范围上各有其利弊。在经口咽入路中,明确斜坡下骨窗的安全宽度可减少对术中血管神经的损伤,减少术后并发症;枕下三角、颈2神经的腹侧支是远外侧入路中识别椎动脉的重要标志点;寰椎横突尖、椎动脉硬膜入口点是后正中入路中的重要解剖标志点;枕下极外侧入路中舌咽神经-面听神经间隙、舌咽神经-迷走副神经间隙为两个重要的手术操作间隙。
  2.在处理硬膜外以及硬膜内的病变中优先考虑枕下极外侧入路,对发生在延颈交界区腹侧部位的病变优先考虑经口咽入路;对发生枕大孔至第五颈椎之间的病变优先考虑远外侧入路,不仅术野暴露充分而且术中神经损伤亦便于修复;后正中入路易于切除延颈髓背侧以及外侧的病变。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