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阿霉素双引导法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临床研究
【6h】

阿霉素双引导法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临床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综述 三叉神经痛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评价我科采用的新方法-阿霉素双引导法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方法:在2005年4月至2007年8月间,采用微创介入技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共161例,从其中随机抽取34例(Al组),采用阿霉素双引导法治疗,分别于术后一周、一个月、两个月进行随访,对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睡眠时间、爆发痛次数、有效率及其不良反应随访并进行分析。另外127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63例(A2组)采用阿霉素双引导法治疗,64例(B组)采用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毁损术治疗,于治疗当日、一周、三个月和六个月随访,分别记录患者VAS评分、疼痛缓解情况及并发症,比较二者的疗效以及并发症的种类和发生率。 结果:A1组患者治疗后一周VAS评分、睡眠时间、爆发痛次数与治疗前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一个月、两个月与治疗后一周VAS评分、睡眠时间、爆发痛次数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个月VAS评分、睡眠时间、爆发痛次数与治疗后一个月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个月有效率为100%。所有经阿霉素双引导法治疗的97例患者中,术后一周有15例发生了面部感觉减退,发生率为15.46%,术后三个月有11例仍有面部感觉减退,发生率为11.34%,97例患者无一例出现术后视力障碍、张口困难及咀嚼肌无力。64例行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毁损术治疗的患者术后一周全部出现面部感觉减退,发生率为100.00%,术后3个月仍有62例患者有面部感觉减退,发生率为96.88%。A2组与B组术后当日、一周、二三个月VAS评分、疼痛缓解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术后六个月随访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阿霉素双引导法治疗的患者术后一周、三个月面部感觉减退的发生牢及咀嚼肌无力的发生率与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毁损术治疗的患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阿霉素双引导法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具有操作精确、不良反应少、治愈率显著和疗效稳定,不损伤三叉神经感觉功能是本技术最大特点,因此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著录项

  • 作者

    吕宁;

  • 作者单位

    天津医科大学;

  • 授予单位 天津医科大学;
  • 学科 麻醉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郑宝森;
  • 年度 2008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R745.11;
  • 关键词

    阿霉素; 双引导法; 三叉神经痛; 微创介入;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