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新型丙泊酚制剂和传统丙泊酚制剂临床药理学特性的比较
【6h】

新型丙泊酚制剂和传统丙泊酚制剂临床药理学特性的比较

代理获取

摘要

[目的]在历经十数年的发展之后,丙泊酚已广泛应用于各类手术的麻醉诱导和维持,而且由于入出均快的特点,目前己成为综合ICU镇静治疗的一线药物。然而,丙泊酚在临床使用中逐渐暴露出的一些问题,如注射痛、诱发全身感染和高酯血症等都被证实与乳剂中的脂质成分有关。为此,以改良脂肪乳液为目标的丙泊酚药液革新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中长链丙泊酚乳剂是一种以中链甘油三酯替代传统丙泊酚脂肪乳剂中的部分长链甘油三酯制成的新型丙泊酚乳剂。本研究旨在比较这种新型丙泊酚乳剂与传统丙泊酚乳剂在临床药效学和药代学特征上的差异。
   [方法]该项研究分两部分完成,在两种常见的临床场景中对试验患者进行了相应的临床观察。第一部分,90名ASA1-2级拟于区域麻醉下行择期骨科手术患者被随机平均分为三组,在成功完成区域麻醉后,分别输注1%长链丙泊酚乳剂、1%中长链丙泊酚乳剂和2%中长链丙泊酚乳剂以实施麻醉诱导,各组给药剂量均为2mg/kg,用1min时间匀速泵入。记录患者的诱导入睡时间和诱导后苏醒时间,以VAS法评估发生的丙泊酚注射痛,并观察期间患者BP、HR、SpO2和熵指数的变化情况。第二部分,选择ASA1-2级拟于全麻下行择期骨科手术患者20名,将其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分别使用2mg/kg1%长链丙泊酚乳剂和2mg/kg2%中长链丙泊酚乳剂实施麻醉诱导,并给予适量芬太尼和顺式阿曲库胺,进行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术中采用七氟烷-芬太尼平衡麻醉方法维持麻醉。两组患者均分别在给药前和给药后1、2、3、5、10、15、30、60、90、120和180分钟抽取动脉血4ml,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量各时间点的丙泊酚血浆药物浓度,并据此分析计算两种丙泊酚乳剂的体内药代学参数。
   [结果]在第一部分试验中,静脉泵注丙泊酚后,三组患者的诱导入睡时间、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和最低熵指数均无显著差异(P>0.05)。LCT-1组、MCT-LCT-1组和MCT-LCT-2组患者治疗期间发生严重低血压反应的人数分别为6人、6人和8人;发生呼吸暂停的人数分别为6人、3人和5人,各组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MCT-LCT-1组患者的丙泊酚注射痛评分显著低于LCT-1组患者(2.7±2.1vs5.2±2.2,P<0.001),而MCT-LCT-2组患者的丙泊酚注射痛评分则与LCT-1组患者相当(4.6±2.3vs5.2±2.2,P=0.1532)。在第二部分试验中,两种丙泊酚乳剂均表现为“三室”模型特征,其中LCT丙泊酚和MCT-LCT丙泊酚的t1/2a分别为4.1±1.6min和5.0±2.9min,t1/2β分别为61.0±20.6min和67.6±16.3min,t1/2γ分别为623.8±171.7min和541.0±203.6min,CL分别为30.7±5.9ml/kg/min和26.9±7.1ml/kg/min,Vd分别为3.01±1.01L/kg和3.75±1.53L/kg,两组间各数值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
   [结论]我们的研究提示,改变脂肪乳剂中的脂质成分或/和提高乳液中丙泊酚的浓度,并不会改变丙泊酚的药代学特征,影响丙泊酚的镇静效能。然而,使用中长链丙泊酚乳剂可显著减轻发生的丙泊酚注射痛,可是一旦提高乳剂中的丙泊酚浓度,这种优势却难以再得以体现。另外,不论使用传统的长链脂肪乳液,还是新型的中长链脂肪乳液,静脉给予临床常用剂量的丙泊酚都可能会造成部分患者出现动脉血压的下降和低氧血症,警示我们在治疗中必须坚持对患者的严密监控,以策安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