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志贺菌属产ESBLs基因型检测及ERIC-PCR分析特征
【6h】

志贺菌属产ESBLs基因型检测及ERIC-PCR分析特征

代理获取

摘要

目的:
   志贺菌属引起的细菌性痢疾是最常见的急性感染性腹泻之一,随着全球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 beta-lactmases,ESBLs)的广泛传播及抗生素的选择压力,志贺菌产ESBLs也逐渐增多。为了解本地区志贺菌ESBLs特征及产ESBLs株流行特征,本课题选取天津地区三家三级甲等医院志贺菌属分离株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志贺菌属血清学分群变化和耐药变化特征;分析产ESBLs株志贺菌属的耐药特征、可传递耐药质粒及主要流行基因型;调查天津地区志贺菌分离株分子流行病学情况,以便正确掌握细菌耐药的发展趋势及提供临床解读。
   方法:
   收集2009年6月至2010年9月天津市三所三级甲等医院肠道门诊分离的136株志贺菌作为受试菌,鉴定不同血清学类型,明确优势血清分群,采用K-B法对所有菌株进行药敏试验,并分别比较不同血清群之间志贺菌及不同年龄组菌群对多种不同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采用ESBLs初筛及纸片确证实验检测产ESBLs菌株,并分析产酶菌的耐药情况;采用三维试验检测产AmpC酶菌株;进行质粒接合试验以了解可转移耐药质粒携带情况,并比较供体菌及接合株的药敏情况;对产ESBLs阳性菌株用PCR方法扩增相关耐药基因以确定其基因型;根据实验结果,抽取阳性PCR产物若干个进行测序,测序结果在genbank上进行同源性比对。以肠杆菌科基因间的重复序列PCR(enterobacterial repetitiveintergenic consensus PCR,ERIC-PCR)方法对收集的产ESBLs志贺菌进行流行病学分析。
   结果:
   1.从136株分离菌中血清学鉴定出99株宋内志贺菌、34株福氏志贺菌、2株鲍氏志贺菌及1株痢疾志贺菌。天津地区细菌性痢疾的病原菌以宋内志贺菌为主。药敏结果显示:福氏志贺菌与宋内志贺菌均对亚胺培南100%敏感,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四环素、链霉素、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耐药率均高于75%,对喹诺酮类(诺氟沙星、左氧氟沙星)耐药率不足3%。这两组血清群对部分药物的耐药性有统计学差异(P<0.05),福氏志贺菌对三、四代头孢类(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吡肟)、氨曲南、氯霉素的耐药率明显高于宋内志贺菌,两者对其余药物(头孢他啶、阿米卡星、庆大霉素、诺氟沙星、左氧氟沙星)不同血清分群间耐药率无差异。不同年龄组人群的志贺菌在相同血清学分群下对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一致。
   2.纸片确证试验产ESBLs菌株共20株,总检出率为14.7%,三维试验未发现产AmoC酶志贺菌。PCR扩增结果显示20株产ESBLs菌株中,11株产TEM-1型β-内酰胺酶,16株产CTX-M-14亚型ESBLs,4株产CTX-M-15亚型ESBLs,未检测到SHV、CTX-M-2组、CTX-M-8组、OXA组β-内酰胺酶。CTX-M型ESBLs累计检出率100%。产ESBLs菌株对传统抗生素: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链霉素、四环素显著耐药(70~90%);对庆大霉素与氯霉素耐药率在30%-50%;对第四代头孢菌素中头孢吡肟、阿米卡星、喹诺酮类(诺氟沙星与左氧氟沙星)耐药率低,不足30%;对亚胺培南100%敏感。质粒接合试验获得16株接合株,药敏显示接合株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呈现不同程度的耐药,对氨基糖苷类部分耐药。产CTX-M型ESBL菌株的传播机制以质粒介导为主。质粒提取图谱显示:转接合子多数只携带一个被转移的天然质粒。ERIC-PCR分型显示,以质粒介导的CTX-M-14亚组酶在本地有聚集和流行趋势。
   结论:
   136株志贺菌中血清学鉴定以宋内志贺菌为主,志贺菌不同血清分群之间的耐药性有一定差别;不同年龄组人群收集的志贺菌在相同血清学分群下的的耐药率一致。天津地区志贺菌产ESBLs菌株总检出率为14.7%,主要基因型以CTX-M型为主,产ESBLs是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主要原因,耐药传播机制以质粒介导为主。天津地区志贺菌产ESBLs以CTX-M-14亚型为主。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