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眼眶爆裂性骨折类型及眼外肌形态的改变与预后的关系
【6h】

眼眶爆裂性骨折类型及眼外肌形态的改变与预后的关系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对象和方法

一、临床资料

二、影像学检查

三、不同骨折部位的眼眶爆裂性骨折分类及诊断标准

四、骨折类型分类及诊断标准

五、眼外肌形态改变分类及诊断标准

六、眼球内陷及眼外肌功能检查方法

七、治疗和疗效判定

八、统计学方法

结果

一、眶内壁骨折

二、眶下壁骨折

三、眶内、下壁骨折

四、三种不同骨折部位在眼球内陷发生率、眼球内陷程度、发病年龄、限制性复视发生率的比较

五、疗效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综述 眼眶爆裂性骨折的研究进展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随着生活压力的增大和交通事故的增多,眼眶爆裂性骨折的发生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影像技术的发展、手术时机的进一步掌握及修复材料的研制开发,使眼眶爆裂性骨折在治疗及预后方面有了更好的前景,但眼球内陷和复视仍然是困扰患者生活和工作的主要因素。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87例单纯性眼眶爆裂性骨折患者,探讨不同骨折类型与眼球内陷发生率及程度、患者年龄的关系;不同骨折类型与眼外肌形态的改变的关系;不同眼外肌形态的改变及就诊时受伤时间与复视类型的关系,并比较不同骨折部位所致眼球内陷、复视及在发生年龄上是否有所不同,从而在治疗上选择更加适合病人的方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避免不必要的损伤。
   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科1995年1月至2012年9月诊断为单纯性爆裂性骨折287例,筛选条件是通过病史及影像学诊断为单眶的单纯性爆裂性骨折,不伴有鼻骨或上颌骨骨折。收集其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就诊时受伤时间、受伤原因、症状和体征等内容。根据骨折部位不同主要分为眶内壁爆裂性骨折、眶下壁爆裂性骨折及眶内壁联合下壁爆裂性骨折。由于眶外壁和眶上壁爆裂性骨折较少见,本文暂不研究。将眶内壁、眶下壁骨折的类型主要分为粉碎性骨折、塌陷式骨折、开窗式骨折及线性骨折。由于内壁联合下壁骨折比较复杂,可大致分为内壁为主骨折、下壁为主骨折、内壁及下壁同等范围骨折三种类型。根据引起复视可能性的大小及眼外肌伤后自身形态改变的程度将眼外肌形态的改变大致分为嵌顿、粘连、走形异常、单纯增粗和无改变五种。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相应统计,分析不同骨折部位、骨折类型与眼球内陷发生率、内陷程度、年龄的关系;不同骨折类型所引起的眼外肌形态改变、受伤时间长短与被动牵拉试验的关系。
   结果:
   1.眼眶爆裂性骨折中眼球内陷和复视是常见并发症,发生眼眶爆裂性骨折时多伴有不同程度的眼外肌形态改变,眼球内陷与骨折部位及骨折类型有关,复视与眼外肌形态的改变有关。
   2.眶内壁及眶下壁四种骨折类型中以粉碎性和塌陷式骨折类型发生眼球内陷多见,内陷程度也以粉碎性和塌陷式较大,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差异性,P<0.05。在年龄上线性骨折多发生于青少年儿童,粉碎性和塌陷式多发生与成人,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差异性,P<0.05。
   3.眶内壁联合下壁骨折中三种骨折类型在发生眼球内陷率上无明显差异性,P>0.05,在发生眼球内陷程度大小上依次为内壁及下壁同范围骨折、下壁为主骨折、内壁为主骨折,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差异性,P<0.05。
   4.眶内壁及眶下壁四种骨折类型中均可发生不同形态的眼外肌改变,但线性骨折多发生嵌顿,粉碎性、塌陷式及开窗式发生嵌顿少见,且嵌顿发生在受伤当时,与就诊时间早晚无关,余三种眼外肌形态改变行被动牵拉试验后眼外肌受限程度是否好转与就诊时受伤时间有很大的关系,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差异性,P<0.05。
   5.眶内壁联合下壁骨折发生眼外肌形态改变比较复杂多变,总体来说发生眼外肌嵌顿情况少见,多发生粘连、走形异常、单纯增粗等综合改变,且除发生嵌顿外行被动牵拉试验后眼外肌受限程度是否好转与就诊时受伤时间有很大的关系,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差异性,P<0.05。
   6.眶内壁、眶下壁、眶内壁联合下壁三种不同骨折部位相比,内壁联合下壁骨折发生眼球内陷率及内陷程度均大于单纯眶下壁骨折和单纯眶内壁骨折,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差异性,P<0.05。在年龄上眶内壁和眶内壁联合下壁发生年龄较眶下壁较大,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差异性,P<0.05。三种骨折部位在发生限制性复视上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差异性,P<0.05,最多见为下壁,其次为内下壁、内壁。
   结论:
   通过分析不同骨折类型及骨折部位所导致眼球内陷程度的不同、眼外肌形态的改变及治疗时间所引起复视的不同,对临床具有一定的初步指导意义,早期行被动牵拉试验不仅仅可作为一种诊断方式,也可作为一种治疗方法,减少二次手术创伤。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