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HLA-G、Il-10在肾移植术后尿路上皮部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6h】

HLA-G、Il-10在肾移植术后尿路上皮部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1.2 方法

2 结果

2.1 HLA-G在肾移植术后尿路上皮癌组织、普通尿路上皮癌组织及正常膀胱粘膜中的表达情况

2.2 IL-10在肾移植术后尿路上皮癌组织、普通尿路上皮癌组织及正常膀胱粘膜中的表达情况

2.3 肾移植术后尿路上皮癌组织中HLA-G与IL-10表达之间的关系

2.4 非移植术后尿路上皮癌组织中HLA-G与IL-10表达之间的关系

3 讨论

3.1 HLA-G在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3.2 IL-10在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3.3 HLA-G与IL-10之间的相关性研究

课题总结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附录

综述 HLA-G与肿瘤免疫逃逸

致谢

展开▼

摘要

背景和目的:肾移植在国内已经迈入成熟的发展期,随着外科手术技术的成熟、高效免疫抑制剂的应用、组织配型技术的逐步完善,患者术后排斥反应发生率逐渐降低。移植术后发生恶性肿瘤高发成为影响肾移植受者长期存活率的重要因素。查阅国内各个移植中心报道的文献并汇总分析,我国肾移植术后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为泌尿系统肿瘤,且多表现为尿路上皮肿瘤。目前主流观点认为移植后肿瘤高发与术后服用免疫抑制剂造成肿瘤细胞免疫逃逸有关。HLA-G、IL-10已经被证实具有免疫抑制作用,近年来有多项研究提示HLA-G与IL-10的表达与肿瘤的形成和发展息息相关,同时国内外学者亦相继发现HLA-G、IL-10的高表达有助于降低移植术后免疫排斥的发生率和程度。但对于HLA-G、IL-10的免疫抑制作用与移植术后肿瘤高发是否有关联的相关研究目前仍处于空白。
   本实验旨在探讨HLA-G、IL-10在肾移植后尿路上皮肿瘤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二者之间的表达是否有相关性,以期最终为肾移植术后患者免疫调控提供更多有临床价值的监测指标。
   材料和方法:本研究收集我院2005-2012年肾移植术后发生尿路上皮癌的患者术后组织标本14例作为实验组。所有病例术前均未行放疗和化疗。患者平均年龄59.47±10.13岁,包括男性6例,女性8例。肾移植术至发现尿路上皮癌的平均间隔时间在106.57±44.01个月。从我院2005-2012年非移植术后尿路上皮癌患者中选取术后组织标本14例作为对照组1,该14例病例与实验组的病例存在对应关系。对应标准:配对标准:性别相同,年龄相近,肿瘤发生部位相同,病理分级相同,临床分期接近。选取了5例正常人的膀胱粘膜组织作为对照组2。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实验组、对照组1、对照组2组织中HLA-G、IL-10的表达情况。所有染色切片均由两位病理医师用双盲法阅片。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以P<0.05作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判定标准。
   结果:
   (1) HLA-G在实验组、对照组1、对照组2中的表达率分别为78.57%(11/14)、28.57%(4/14)、0%(0/5)。结果提示HLA-G在肾移植后尿路上皮肿瘤组中的阳性表达率较非移植尿路上皮肿瘤组高,二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 HLA-G在肾移植术后尿路上皮肿瘤组织中的表达较正常膀胱粘膜组织明显上调,二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
   (2) IL-10在实验组、对照组1、对照组2中的表达率分别为78.57%(11/14)、78.57%(11/14)、20%(1/5)。结果提示IL-10在肾移植术后尿路上皮肿瘤组织中的表达较正常膀胱粘膜组织明显上调,二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 IL-10在非移植尿路上皮肿瘤组中的表达较正常膀胱粘膜组织明显上调,二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
   (3) HLA-G、IL-10在肾移植后尿路上皮肿瘤组及非移植尿路上皮肿瘤组中表达的相关性分析表明,HLA-G与IL-10的表达未见明显正相关(P>0.05)。
   结论:HLA-G与IL-10可能在尿路上皮肿瘤的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HLA-G的高表达可能有助于肾移植术后尿路上皮肿瘤的形成,本课题实验研究为HLA-G、IL-10评估移植术后患者免疫抑制状态的可行性提供初步的理论依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