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葡萄膜炎的临床流行病学和免疫学研究
【6h】

葡萄膜炎的临床流行病学和免疫学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缩略语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一、葡萄膜炎的临床流行病学研究

1.1 对象和方法

1.1.1 研究对象

1.1.2 纳入标准

1.1.3 治疗方法

1.1.4 统计学方法

1.2 结果

1.2.1 基本特点

1.2.2 病因分型

1.2.3 并发症及视力损害

1.2.4 治疗分析

1.3 讨论

1.4 小结

二、葡萄膜炎的免疫学研究

2.1 对象和方法

2.1.1 研究对象

2.1.2 实验仪器及试剂

2.1.3 实验方法

2.1.4 统计方法

2.2 结果

2.2.1 细胞因子标准曲线

2.2.2 葡萄膜炎患者和正常对照者细胞因子水平

2.2.3 不同类型葡萄膜炎患者细胞因子水平

2.2.4 各种细胞因子相关性分析

2.2.5 各种细胞因子与疾病相关性分析

2.3 讨论

2.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综述 葡萄膜炎伴发黄斑水肿的治疗进展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1.探讨各类葡萄膜炎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效果、视力预后以及诊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检测葡萄膜炎患者及健康对照者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a(TNF-a)、白细胞介素2(IL-2)和白细胞介素4(IL-4)浓度,比较组间各种细胞因子浓度有无明显差异,并分析各种细胞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
  3.探讨TNF-a、IL-2和IL-4在葡萄膜炎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
  方法:
  1.自2012年12月至2014年3月间,连续收集于天津市眼科医院就诊的各类葡萄膜炎患者164例(218眼),其中男71例,女93例,平均发病年龄(41.5±15.2)岁(7~83岁),详细询问并记录患者全身病史、眼病史及诊治过程。进行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眼底检查和眼压检查。采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治疗研究组(early treatment diabetes retinopathy study,ETDRS)设计的“E”字型视力表测定远视力。最佳矫正视力低于0.5者为轻度视力损害,低于0.3者为中重度视力损害,低于0.05者为盲。根据病情需要,对部分患者进行红细胞沉降率、类风湿因子、抗链“O”、抗核抗体、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leukocyte antigen,HLA) B27、结核菌素皮肤试验等实验室检查以及胸部或骶髂关节X线检查。部分患者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B超或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检查。同期收集健康对照者25例,其中男12例,女13例,平均年龄(47.0±15.5)岁。所有对照者排除葡萄膜炎病史,既往身体健康,近期未服用过抗生素、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
  2.采集59例葡萄膜炎患者及25例对照者外周血5 ml,常规分离血清后置于-20℃冰箱保存。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对所有血清标本进行TNF-a、IL-2和IL-4测定。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所有患者及对照组平均年龄及外周血细胞因子浓度以((x)±s)表示。各组细胞因子水平的总体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各细胞因子的相关关系,应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各细胞因子与疾病的相关关系,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164例葡萄膜炎患者中,发病年龄范围为7~83岁,其中25~44岁患者最多(45.7%)。单眼发病110例(67.1%),双眼发病54例(32.9%)。根据病程分为急性葡萄膜炎75例(45.7%),慢性葡萄膜炎54例(32.9%),复发性葡萄膜炎35例(21.3%)。根据解剖部位分为前葡萄膜炎92例(56.1%),中间葡萄膜炎19例(11.6%),后葡萄膜炎11例(6.7%),全葡萄膜炎42例(25.6%)。根据病因分为特发性葡萄膜炎患者78例(47.6%),明确病因的葡萄膜炎患者86例(52.4%),其中强直性脊柱炎14例(8.5%),Vogt-小柳-原田(VKH)综合征13例(7.9%),病毒性前葡萄膜炎11例(6.7%),Behcet病10例(6.1%),Fuchs综合征8例(4.9%)。各种并发症发生率为37.1%(62例)。轻度视力损害(低于0.5)发生率为6.4%(14只眼),中重度视力损害(低于0.3)为3.2%(7只眼),致盲率(低于0.05)为3.7%(8只眼)。
  2.葡萄膜炎患者血清TNF-a水平(33.02±11.61 pg/ml)较对照组(24.03±9.50 pg/ml)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66,P=0.001);IL-2水平(15.58±18.78 pg/ml)较对照组(11.73±10.42 pg/ml)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93,P=0.339);IL-4水平(168.81±102.25 pg/ml)较对照组(114.96±109.24 pg/ml)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68,P=0.033)。
  3.活动期患者血清TNF-a水平(34.59±11.75pg/ml)较稳定期水平(27.99±9.92 pg/ml)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3.60,P=0.063);活动期患者IL-2水平(24.31±17.35 pg/ml)较稳定期患者(13.16±7.67 pg/ml)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40,P=0.024);稳定期患者IL-4水平(230.51±86.01 pg/ml)较活动期患者(149.61±100.05 pg/ml)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42,P=0.009)。
  4.前葡萄膜炎组患者血清TNF-a、IL-2和IL-4水平分别为(33.01±11.36)pg/ml、(26.66±21.03)pg/ml和(181.81±102.25) pg/ml;中间葡萄膜炎组患者血清TNF-a、IL-2和IL-4水平分别为(30.58±11.47) pg/ml、(18.67±12.74)pg/ml和(168.41±105.57) pg/ml。后葡萄膜炎组患者血清TNF-a、IL-2和IL-4水平分别为(34.50±10.90) pg/ml、(13.35±9.08) pg/ml和(201.30±143.20)pg/ml;全葡萄膜炎组血清TNF-a、IL-2和IL-4水平分别为(33.02±11.61)pg/ml、(19.76±11.78) pg/ml和(147.61±90.23) pg/ml。四组患者之间TNF-a、IL-2、IL-4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NF-a:F=0.20,P=0.894;IL-2:F=1.35, P=0.268; IL-4:F=0.57,P=0.637)。
  5.葡萄膜炎患者TNF-a与IL-2水平呈正相关(r=0.344,P=0.008),未发现与其他细胞因子之间有相关性。
  6.TNF-a与葡萄膜炎分期呈负相关(r=-0.267,P=0.041),IL-4与疾病分期呈正相关(r=0.351,P=0.006)。未发现其它细胞因子与视力和葡萄膜炎类型的相关性。
  结论:
  1.葡萄膜炎好发于中青年人,病因复杂不明,易反复发作,前葡萄膜炎为临床最常见类型,特发性葡萄膜炎多见,白内障和青光眼为常见并发症,大部分患者视力预后较好,少数患者可出现严重视力损害或盲目。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为主要治疗药物,长期应用有较大毒副作用,寻找新的药物或方法为研究的目标。
  2.葡萄膜炎患者血清中TNF-a和IL-4浓度与对照组显著升高,表明TNF-a和IL-4细胞因子与葡萄膜炎的发生发展有关。
  3.活动期葡萄膜炎患者血清中IL-2细胞因子水平较稳定期显著升高,稳定期葡萄膜炎患者血清中IL-4水平较活动期显著升高,表明IL-2与葡萄膜炎的急性病程有关,IL-4与葡萄膜炎的恢复有关。
  4.葡萄膜炎患者TNF-a与葡萄膜炎分期呈负相关,IL-4与疾病分期呈正相关,提示应用TNF-a拮抗剂或IL-4细胞因子有利于葡萄膜炎的恢复和用于治疗葡萄膜炎。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