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盆隔裂孔及耻骨直肠肌变化的MRI初步研究
【6h】

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盆隔裂孔及耻骨直肠肌变化的MRI初步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1 研究对象

2 MR检查方法

3 研究内容相关的几个定义

4 观察内容

5 数据测量方法

6 统计学方法

一、 正常成年女性盆隔裂孔变化与年龄关系的MR研究

1.1 对象和方法

1.2 结果

1.3 讨论

1.4 小结

二、女性SUI患者盆隔裂孔及耻骨直肠肌变化的动态MR研究

2.1 对象和方法

2.2 结果

2.3 讨论

2.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附录

综述: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盆底MRI相关研究进展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采用盆腔MRI检查技术,定量研究正常女性盆隔裂孔及耻骨直肠肌等观察指标随年龄的变化关系,初步探讨不同年龄组正常女性各盆隔裂孔相关观察指标的异同;采用盆腔动态MR检查方法,定量研究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的盆隔裂孔及耻骨直肠肌等观察指标的动-静态变化,进一步探讨女性SUI患者与盆隔裂孔及耻骨直肠肌结构、功能动-静态变化的关系。
  方法:⑴通过对82例正常成年女性进行静息态MRI检查,研究正常女性盆隔裂孔及耻骨直肠肌等观察指标的径线变化与年龄的相关关系,并按年龄分为18~30岁、30~45岁、45~60岁、60岁以上四组,研究不同年龄组间盆隔裂孔及耻骨直肠肌等相关观察指标之间的异同。第二部分,47例SUI患者为病例组,42例正常女性作为对照组,对所有受检者行静态、Valsalva状态下的盆腔 MRI检查,比较两组盆隔裂孔、耻骨直肠肌等相关观察指标之间的异同及其组内动静态变化特征。绘制散点图评估正常女性盆隔裂孔及耻骨直肠肌等相关观察指标随年龄的整体变化趋势,描述各指标与年龄有无相关关系,线性相关列出线性回归方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方差分析观察四组盆隔裂孔及耻骨直肠肌等相关观察指标测量值间的异同,并用LSD法、SNK法分别进行两两比较。⑵盆隔裂孔及耻骨直肠肌等相关观察指标测量值均为计量资料且所得数据均满足正态分布,采用Χ—±S进行统计学描述;SUI组及对照组组内的动-静态比较研究中采用配对的t检验;静态或Valsalva状态下分别SUI组与对照组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采用百分比法分别描述两组在静态及Valsalva状态下的盆隔裂孔形态及耻骨直肠肌对称性。假设检验的检验水准为α=0.05
  结果:①LH-L、LH-W、LH-A与年龄存在一定的依存关系,PR-T左、PR-T右、H线距与年龄的关系不明显。②LH-L、LH-W、LH-A三个指标,18~30岁年龄组与另外三组间有明显差异,且以18~30岁年龄组的测量均值最小;但30~45岁、45~60岁、60以上三个年龄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并不明显;均值大小排序为LH-L:18~30岁<45~60岁<60以上<30~45岁年龄组;LH-W:18~30岁<45~60岁<30~45岁<60以上年龄组。LH-A:18~30岁<45~60岁<30~45岁<60以上年龄组。PR-T左、PR-T右两个指标:60岁以上者与另外三个年龄组间有明显差异,且60岁以上的测量均值最小;另外三个年龄组间该指标的差异不明显;PR-T(左/右)的均值大小排序为60岁以上<30~45岁≈45~60岁<18~30年龄组岁。H线距:H线距的测量均值在18~30岁组中最小,且该指标在18~30岁与30~45岁、45~60岁之间有明显差异,但18~30岁与60岁以上两组之间差异不明显。均值大小排序为18~30岁<60岁以上<30~45岁<(或≈)45~60岁年龄组。③静态、Valsalva状态下分别比较,LH-L、LH-W、LH-A、PR-T左、PR-T右五个指标在SUI组与正常组的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其中LH-L、LH-W、LH-A三个测量指标均值SUI组大于正常组,而PR-T左、PR-T右两个测量指标均值, SUI组较正常组小。H线距比较两组差异不明显。
  正常组、SUI组组内分别比较,LH-L、LH-W、LH-A、PR-T左、PR-T右、H线距六个测量指标于动-静态比较有明显差异,其中LH-L、LH-W、LH-A、H线距测量均值在Valsalva状态下明显增大,而PR-T左、PR-T右两个测量指标均值于Valsalva状态下较静息态减小。两组间各观察指标的动-静态差值d的比较,其中d-LH-L、d-LH-W、d-LH-A、d-PR-T左、d-PR-T右的绝对均值SUI组大于正常组,有明显差异。而d-H线距两组间差异不明显。
  结论:⑴正常女性横轴位盆隔裂孔径线(LH-L、LH-W、LH-A)随年龄的增加有小幅度增加的趋势。两侧耻骨直肠肌厚度(PR-T左、PR-T右)、矢状位盆隔裂孔前后径(H线距)与年龄变化关系不明显。年龄对盆底支持结构有一定的影响,但其影响是有限的,主要表现为盆底肌收缩强度降低,盆隔裂孔轻度增大。⑵动、静态盆腔 MRI可以较直观、准确地评价盆底形态,可以客观的评价盆隔裂孔的大小、形态及其动、静态变化趋势,可较直观的评价盆底肌(尤其耻骨直肠肌)的结构和形态、功能变化。SUI患者盆隔裂孔扩大,形态变圆滑,盆底肌尤其耻骨直肠肌结构和功能减弱。本研究为评估 SUI患者的盆底结构和形态变化及病因研究提供较好的影像学依据。⑶正中矢状面盆隔裂孔前后径动、静态变化对SUI的关系不明显,对其诊断值较低。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