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叶赛宁诗歌中的生态意识
【6h】

叶赛宁诗歌中的生态意识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引言

第一节 俄罗斯叶赛宁研究简述

第二节 国内叶赛宁研究简述

第一章:叶赛宁生态意识的溯源

第一节 成长环境的熏染

第二节 对苏俄文学传统的继承

第二章 叶赛宁诗歌中生态意识的表现

第一节 自然生态的探寻

第二节 社会生态的迷失与重建

第三节 精神生态的失衡与重构

第三章 叶赛宁矛盾的生态意识

第一节 叶赛宁矛盾的生态意识的表现

第二节 叶赛宁矛盾生态意识原因探析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经济越来越繁荣,人们的物质条件也在不断提高,但是伴之而来的是严峻的生态问题:自然环境遭到破坏并不断恶化,社会关系更加复杂、混乱,现代人的精神越来越萎靡,进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生态问题。作为20世纪俄罗斯最有影响力的诗人之一的叶赛宁(1895-1925),早在一百年前也就是工业化的初期就已经开始关注生态环境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叶赛宁的诗歌,以鲁枢元教授的“生态三分法”(即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为理论依据,分析叶赛宁诗歌中所显现出来的生态意识,深入挖掘这种意识的来源并分析叶赛宁生态意识所存在的矛盾。
  本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深入挖掘叶赛宁生态意识的来源,首先是他的成长环境的熏陶,梁赞广阔的草原,美丽的风景给叶赛宁创作带来了无尽的灵感的同时,也让诗人对大自然产生了深深地依赖。对自然的歌颂是俄罗斯文学的传统,这支从森林里走出来的民族,对自然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这也深深影响了诗人。这两种因素影响了诗人生态意识的形成。在第二部分当中,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解读叶赛宁诗歌中的生态意识。在诗歌当中,叶赛宁诗歌中的自然有着很强的地方特色,即故乡的自然。描绘的是人与自然生态的和谐统一。随着工业化的进行,出现了破坏自然等环境问题,所以诗人开始不满和愤怒,在这种失望过后,诗人寄希望于理想社会,将所有美好的幻想寄“波斯”这一美好的国度于一身。在工业化危机后,诗人不能跟上时代的潮流,开始变得颓废,自暴自弃,沉迷于酒肉声色之中,但是诗人并没有真正的堕落,他内心渴望真善美。第三部分,诗人在城市与农村中挣扎,生态还是城市发展使诗人陷入深深的矛盾之中。

著录项

  • 作者

    史东娜;

  • 作者单位

    天津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天津师范大学;
  • 学科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曾思艺;
  • 年度 2016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I512.072;
  • 关键词

    叶赛宁; 俄罗斯文学; 诗歌创作; 生态意识;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