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新疆天山南坡巴音布鲁克针茅草原民族生态学研究
【6h】

新疆天山南坡巴音布鲁克针茅草原民族生态学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论文说明

摘要

1.引言

1.1 民族生态学的诞生与发展

1.2 民族生态学的任务与方法

1.3 民族生态学研究动态

1.4 北方干旱区蒙古民族生态学研究进展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

2.研究区域概况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域自然概况

2.2 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

2.2.1 样方设置与研究方法

2.2.2 群落物种重要值

2.2.3 群落多样性

2.2.4 土壤种子库

2.2.5 数据处理

3.退牧还草工程实施后巴音布鲁克紫花针茅高寒草原10年间群落特征变化

3.1 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变化

3.2 物种多样性变化

3.3 鲜草量比较

3.4 讨论与结论

4.蒙古族传统季节轮牧文化对巴音布鲁克针茅草原多样性的影响

4.1 传统放牧文化对紫花针茅草原多样性的影响

4.1.1 群落物种组成及其重要值

4.1.2 群落特征

4.1.3 群落α多样性指数

4.1.4 土壤种子库特征

4.1.5 讨论与结论

4.2 传统放牧文化对座花针茅草原多样性的影响

4.2.1 群落物种组成及其重要值

4.2.2 群落特征

4.2.3 群落α多样性指数

4.2.4 土壤种子库特征

4.2.5 讨论与结论

4.3 传统放牧文化对克氏针茅草原多样性的影响

4.3.1 群落物种组成及其重要值

4.3.2 群落特征

4.3.3 群落α多样性指数

4.3.4 土壤种子库特征

4.3.5 讨论与结论

4.4 相同传统放牧文化对不同针茅草原多样性的影响

4.4.1 群落物种组成及其重要值

4.4.2 群落特征

4.4.3 群落α多样性指数

4.3.4 土壤种子库特征

4.4.5 讨论与结论

5.主要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巴音布鲁克(Bayan Bulag)草原位于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静县西北部山区,是我国高寒草原之一。由于其特殊的地理和气候条件,生态系统十分脆弱,极易被破坏,近年来以该草原退化为主要标志的生态问题已十分突出。该地区放牧以蒙古族季节轮牧制度为主,自2005年起该地区实施退牧还草工程,传统放牧文化对草原多样性有何影响?退牧还草工程实施后巴音布鲁克高寒草原的群落动态如何?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应用文献研究、样方调查、访谈调查等方法,对巴音布鲁克针茅草原的群落特征、生物多样性及土壤种子库特征进行了研究,探讨了退牧还草工程实施后该地区的群落特征,蒙古族传统放牧文化的生态学意义,并提出针对草原现状的改善策略。研究结果如下:
  (1)紫花针茅草原中天山赖草(Leymus tianschanicus)等草原退化标志物种的重要值有所下降,同时一些杂类草的重要值急速下降;2014年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指数均显著低于2006年(P<0.05);物种丰富度与鲜草量均在这两个年份间无显著差异(P>0.05)。紫花针茅草原中出现了天山赖草,其春秋牧场的Patrick丰富度指数显著小于其他牧场(P<0.05),座花针茅草原夏季牧场仅有座花针茅及高山绢蒿两种植物。
  (2)退牧还草工程实施后,紫花针茅草原的退化趋势在10年期间有所好转。紫花针茅草原春秋牧场与座花针茅草原夏季牧场群落结构相对简单,退化程度最为明显,克氏针茅草原的情况相对较好。
  (3)蒙古族传统的季节轮牧制度有其存在的科学性与必要性,具有民族生态学意义。因此我们应将蒙古族的传统生态知识与现代技术相结合,以促进草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