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约翰·罗默机会平等理论研究
【6h】

约翰·罗默机会平等理论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引论

1.选题背景

2.选题意义

1.国外研究现状

2.国内研究现状

1.研究方法

2.创新点

一、约翰·罗默机会平等理论的产生

1.资本主义平等主义的危机与社会主义胜利的“盛衰无常”

2.新自由主义大行其道与左翼力量的衰弱

3.分析哲学的传统与政治哲学提出的新议题

(二)约翰·罗默机会平等理论产生的三大理论资源

1.德沃金:资源平等理论

2.柯亨:可及优势平等理论

3.阿内森:福利机会平等理论

二、约翰·罗默机会平等理论的基本内容

(一)机会平等的概念界定

2.机会平等内嵌“非歧视原则”

1.机会平等政策的建构

2.机会平等政策的形式化推演

1.机会平等适用的范围

2.机会平等实现的程度

(四)机会平等理论的目标定位

1.机会平等是批判当今资本主义非正义性的工具

2.机会平等是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

(五)机会平等理论的社会实现路径

1.公有制是实现机会平等的所有制基础

2.息票经济是实现机会平等的经济运行机制

3.民主管理是实现机会平等的政治运行机制

三、约翰·罗默机会平等理论评析

2.丰富了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理论的实践方式

3.创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研究方法

(二)约翰·罗默机会平等理论的局限性

1.机会平等政策的实施缺乏现实的操作性

2.机会平等政策忽略结果平等的意义

3.对当今资本主义制度批判不足

(三)约翰·罗默机会平等理论对解决我国相关问题的启示

1.注重吸收各种分配理论的精华,构建中国分配正义理论体系

2.优化机会建构方式,把控好各种利益关系

3.把握数学模型的“双刃剑”特性,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约翰·罗默作为“分析的马克思主义”主要代表人物,广泛运用数学和建模的工具,使其在这一流派中独树一帜。机会平等理论是罗默研究分配正义理论后产出的最新成果,也是近几年罗默的研究重点。为批判当今资本主义社会机会不平等的现实、探索以机会平等为目标的未来社会主义社会运行机制,罗默论述了机会平等的概念、政策、价值目标以及社会实现途径,提出了以机会平等为基础的正义观。罗默的机会平等理论,为当今平等理论研究提供了一个崭新的维度,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提供了数理分析的研究方法,为我国解决分配公平问题、社会主义平等观问题提供了借鉴意义。
  但是,罗默的机会平等政策的实施缺乏现实的操作性,并不能完全解决现实中资源分配问题。罗默对“机会”和竞争相当重视,但却忽略了结果平等的重要意义。罗默虽然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但是他放弃剥削理论、否认劳动价值论、排斥辩证法,对这些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的否定态度必然导致其理论面对当今资本主义制度时没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批判性。
  本文围绕着罗默机会平等理论的思想内核,追溯其理论来源,确定其价值取向,从概念界定、政策模型、测量技术、目标定位、实现路径五个方面,系统地分析了罗默的机会平等理论,并从分析方法、政策设计、价值取向、学术价值四个角度评价了罗默机会平等理论的贡献和局限性。最后,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分析了罗默的机会平等理论对我国解决相关问题的启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