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论我国减刑假释制度的现实困境与完善
【6h】

论我国减刑假释制度的现实困境与完善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引言

一、我国减刑、假释制度的立法概述

(一)我国减刑、假释制度的立法演进

(二)我国减刑、假释制度的立法特点

二、我国减刑、假释制度的现实困境

(一)减刑、假释案件中所依据的证据证明力不足

(二)减刑、假释案件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三)减刑、假释环节易发职务犯罪问题

(四)减刑、假释案件流于监狱管理的工具

(五)司法机关在办理减刑、假释案件上的缺陷

三、我国减刑、假释制度完善的意义

(一)减刑、假释制度是刑罚执行中的重点环节

(二)减刑、假释制度的完善有助于促进罪犯的自我转变

(三)减刑、假释制度的完善有助于控制刑罚执行成本

(四)减刑、假释制度的完善要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

四、我国减刑、假释制度的完善路径

(一)在提升减刑、假释法律依据的基础上强化减刑、假释案件的证据证明力

1.立法上完善有助于提供有力的法律依据

2.从立法上区分减刑、假释的适用范畴

3.假释制度更有利于罪犯的自我改造和预防犯罪

(二)司法机关办理减刑、假释案件要考量财产刑执行情况

(三)强化减刑、假释的奖励职能,适当提高假释适用率

1.细化假释标准,明确假释适用条件

2.发挥社区矫正制度同假释制度的工作衔接

3.完善假释撤销制度。严格把控假释犯的社区矫正工作

(四)充分发挥对刑罚执行的监督职能

1.全程同步检察监督程序的五个环节

2.设定全程动态同步检察监督和专项案件同步检察监督两种类型

3.运用检察建议及纠正违法通知书两个监督纠错手段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减刑、假释制度是刑罚执行变更的重要内容,发挥着特殊的犯罪预防功能,罪犯在符合法定条件后才有可能获得减刑、假释的机会,提前回归社会。我国现行的减刑、假释制度还主要是由1997年《刑法》规定,虽然此项制度在日常的应用范围比较广泛,但是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仍存在着制度不完备、监督缺位等问题,从结果上严重影响了减刑、假释适用的权威性,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社会的强烈质疑,并且此项制度一直未得到司法学界以及大家的普遍重视。直至近几年,类似于“张海案”的多发,减刑、假释活动才逐渐引起大家的重视,这在《刑法修正案(八)》、《刑法修正案(九)》加大了对减刑、假释部分的内容,凸显了国家对于其的重视程度。因此针对减刑、假释适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真正发挥减刑、假释的作用,就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对我国的减刑、假释制度予以完善。科学完善减刑、假释制度有利于促进罪犯改造的积极性,鼓励和推进其改过自新,以达到预防犯罪和减少犯罪发生的目的。本文是在此环境基础上,结合作者近十年的刑罚执行检察监督工作的实际情况撰写出来的。 本文第一部分作者主要就减刑、假释制度的立法演进为切入点,向大家阐明该制度的逐渐重视程度和重要性,在叙述立法演进的同时辅以减刑、假释的立法特点,向大家阐明刑罚变更制度对于整个刑事法律体系的最终结点的重要性,是我国侦查、审查、审理、执行四大环节的最终归属,避免因为执行环节的瑕疵导致之前一系列刑事工作职能的弱化,使其成果付之流水;本文第二部分作者主要从五个方面向大家阐述现今刑罚执行变更工作所遇到的困境,从刑罚执行机关本身的职能弱点,延伸到司法部门对刑罚执行变更的对应存在的不足,导致减刑、假释制度的落实在一定方面存在着流于形式的现状,揭开整个刑事执行工作是一个极为庞大复杂的过程,尤其是刑罚执行变更工作的职能缺陷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对法律、对社会、对罪犯、对被害人的不公正情形,也导致了社会、群众对于整个刑事法律执业存在着一定的不满和质疑;本文第三部分作者主要就科学的完善减刑、假释制度会给整个国家、社会、法律带来深刻的改革影响,深刻的阐明逐渐完善的制度是对国家资源成本的节约、罪犯的改造转变、国家法律政策的落实有着显著的意义,表明我国的减刑、假释制度并不是一成不变而是与时俱进的;本文第四部分作者主要就结合多年来的工作经验,从实践角度出发,在立法层面注重对减刑、假释工作的区分与侧重,重点对假释工作的强化适用,重点加强对罪犯财产刑执行的考量,以及要加强检察监督工作职能在实际上的实际发挥。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