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硒铟银锌四元量子点的制备及光学性能研究
【6h】

硒铟银锌四元量子点的制备及光学性能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一章 绪论

1.1量子点概述

1.2量子点的发展进程

1.3量子点的物理性质

1.4多元量子点的制备方法

1.5多元量子点材料的应用

1.6本论文使用的表征方法

1.7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ZnAgInSe量子点光学性质的研究

2.1 ZnAgInSe量子点的制备

2.2 ZnAgInSe量子点的结果和讨论

2.3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不同组分ZnxAgInSe量子点光学性质的研究

3.1 不同组分ZnxAgInSe量子点的制备

3.2 不同组分ZnxAgInSe量子点的结果和讨论

3.3本章小结

第四章 ZnAgInSe/ZnSe核/壳量子点的光学性质的研究

4.1 ZnAgInSe/ZnSe核/壳量子点的制备

4.2 ZnAgInSe/ZnSe核/壳量子点的结果和讨论

4.3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全文总结及展望

5.1全文总结

5.2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展开▼

摘要

量子点由于其光谱可调谐,发光效率高,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类新型功能材料,在发光器件、光催化、生物成像、光伏电池、传感器以及激光等领域中均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目前通常采用的调节发射光谱范围的手段有改变量子点颗粒尺寸,改变组分等方法。本文采用热注入法制备了不同粒径的ZnAgInSe量子点及不同Zn/Ag前驱物配比的ZnxAgInSe量子点,同时合成了包覆ZnSe壳层的ZnAgInSe/ZnSe量子点。通过荧光衰减寿命、变温PL的测试分析了其内部发光机制。具体内容如下:
  通过热注入法制备了不同颗粒尺寸的ZnAgInSe量子点。受量子尺寸效应的影响,随着颗粒尺寸的增加发光强度明显增强且光谱发生红移。通过进一步测试荧光衰减寿命来研究其内部的发光机制,主要是由导带到内部能级的复合,表面相关的复合以及施主-受主对复合三个过程共同作用的结果,且施主-受主对的复合占主要部分。同时,对不同颗粒尺寸的 ZnAgInSe量子点测试了变温 PL光谱,并研究了变温光谱的发射峰位置,发射峰强度以及半高宽与温度之间的变化关系。可以发现峰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弱,这可能是由于热激活非辐射复合机制引起的。ZnAgInSe量子点变温发射光谱的展宽可能是激子-声子的耦合导致的,黄昆因子随着颗粒尺寸的增加而增大,表明了激子-声子耦合作用增强。
  通过热注入法制备了不同组分的ZnxAgInSe(x=0.3,0.5,1)量子点,通过改变Zn/Ag配比成功的调节了量子点的发光峰范围。可以发现,随着Zn/Ag配比的增加发射光谱发生了明显的蓝移,同时发光强度也相应的增强,表明量子点中Zn空位(VZn)和Ag空位(VAg)的数量发生了变化,Zn组分的增加引起了VAg的降低,而VZn相应的增加。进一步测试了ZnxAgInSe量子点的变温PL谱,并研究了发射峰位置,半高宽,峰强度随温度的变化关系。随着Zn/Ag配比的增加黄昆因子S逐渐降低,可能是由于晶格结构的热膨胀引起了带隙能量的变化。ZnxAgInSe量子点的发光机制可以描述为以下三个过程:导带到内部能级的复合,表面相关的复合以及施主-受主对复合,其中施主-受主对复合占主导地位。同时,进一步将ZnxAgInSe(x=1)量子点应用在了温度传感器中。
  通过热注入法制备了包覆不同ZnSe层数的ZnAgInSe/ZnSe量子点。随着ZnSe壳层数量的增加,发光峰位发生蓝移,且发光强度也逐渐增强。ZnAgInSe/ZnSe核/壳量子点的发光机制主要是由于导带到内部定域能级的复合、表面相关的复合以及施主-受主对复合,其中以施主-受主对的复合为主。通过测试变温光谱,研究了发射峰位置,发射峰强度以及半高宽与温度之间的变化关系。可以观察到在10 K到300 K的温度变化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强度减弱且峰位红移,光谱展宽。拟合得到黄昆因子S均小于1,说明其激子-声子的耦合较弱,且随着ZnSe层数的增加S逐渐降低,表明激子-声子耦合逐渐下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