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阻燃粘胶与聚丙聚腈预氧化纤维混纺织物的开发
【6h】

阻燃粘胶与聚丙聚腈预氧化纤维混纺织物的开发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学位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和开发阻燃产品的意义

1.2 国内外对阻燃的重视

1.3 阻燃织物的应用前景

1.4 纺织品阻燃技术的发展和趋势

1.4.1 阻燃纤维

1.4.2 常用的耐高温纤维

1.4.3 纺织品阻燃技术的发展趋势

1.5 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和主要内容

第二章 阻燃粘胶与聚丙烯腈预氧化纤维的性能测试及分析

2.1 实验原料

2.1.1 阻燃粘胶纤维

2.1.2 聚丙烯腈预氧化纤维

2.2 纤维材料的性能与测试

2.2.1 实验内容、实验条件及实验方法

2.2.2 实验结果分析

2.3 小结

第三章 混纺纱线和织物的制备及纱线性能的测试

3.1 阻燃粘胶与聚丙烯腈预氧化纤维混纺纱线的工艺

3.1.1 纱线的混纺比、捻系数、纱支数和纺纱流程

3.1.2 纺纱工序加工的技术要点和工艺选择

3.2 阻燃粘胶和预氧化纤维混纺织物的制备

3.2.1 织造流程及设计规格

3.2.2 织造工序加工的技术要点

3.3 纱线物理性能的测试及结果分析

3.4 小结

第四章 混纺织物的性能测试及分析

4.1 混纺织物力学性能的测试与分析

4.1.1 测试指标与测试仪器

4.1.2 测试结果分析

4.2 织物阻燃性能的测试

4.2.1 织物阻燃性能的测试方法

4.2.2 测试仪器及主要操作方法

4.2.3 测试结果及分析

4.3 织物热稳定性的测试及结果分析

4.3.1 测试方法和仪器

4.3.2 织物的热重实验测试结果

4.3.3 测试结果分析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1.1 纤维原料的选择与处理

5.1.2 纺纱工艺及纱线的物理性能

5.1.3 织造工艺及织物的物理性能

5.1.4 织物阻燃性能

5.1.5 织物的热稳定性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学术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文研究开发了阻燃粘胶与聚丙烯腈预氧化纤维的混纺阻燃织物,对纤维的性能、混纺纱与织物的物理性能、织物的阻燃性能及热稳定性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并对纺纱和织造工艺进行了探讨。
   研究表明:阻燃粘胶同普通粘胶相似,可纺性好,但强力低,耐磨性较差;预氧化纤维阻燃性能比阻燃粘胶好,但纤维脆性较大,强力较小,比电阻很大,可纺性差。两种纤维燃烧后残留物的结构较紧密,内部有孔洞,保持了原来的形状。
   将阻燃粘胶与预氧化纤维按七种混纺比例进行纺纱试验,将所得七种纱线合股后进行织造,最后对试织成的七种织物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混纺纱线的力学性能相对较差,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都随着预氧化纤维混纺比的增大有逐渐下降的趋势;由于纱线强力和织物经纬密的影响,混纺织物的力学性能较差,织物的经纬向断裂强力和撕裂强力随预氧化纤维混纺比的增加而下降,经纬向的断裂伸长随预氧化纤维混纺比的增加而增大。
   混纺织物的缩水率和透湿率都符合国家标准,可以满足人体穿着时对舒适度的要求,但随着预氧化纤维混纺比的增加,织物的手感和外观逐渐变差。
   垂直燃烧试验和极限氧指数试验表明:随着预氧化纤维混纺比的增大,织物的LOI值明显提高,损毁长度、续燃时间逐渐较小,阴燃时间都为零,洗涤后织物的阻燃性能下降。各种织物点燃后均无熔融滴落,不收缩,残留物较松脆,保持原来的形状。但预氧化纤维纯纺织物和阻燃粘胶纯纺织物的极限氧指数与有关资料的数据相比有一定的差距。
   热重分析(TG)表明:混纺织物的热稳定性随着预氧化纤维混纺比的增加而呈现逐渐增强的趋势,预氧化纤维含量越多,热分解过程越复杂,最终残留物的量越多。
   综合织物的阻燃性能、热稳定性以及服用性能,阻燃粘胶和预氧化纤维混纺比例为35/65的织物最适合在实际生产中应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