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BS7910含缺陷焊接结构的断裂和疲劳ECA评定研究及软件开发
【6h】

基于BS7910含缺陷焊接结构的断裂和疲劳ECA评定研究及软件开发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独创性声明及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第一章绪论

1.1缺陷评定理论及发展

1.2缺陷评定标准及发展概况

1.3缺陷评定标准的现状

1.3.1欧洲工业结构完整性评定方法(SINTAP)

1.3.2英国含缺陷结构完整性评定标准(R6-Rev.4:2001)

1.3.3 BS7910——金属结构中缺陷验收评定方法导则

1.3.4我国在缺陷安全评定标准方面的发展及现状

1.4缺陷评定软件的现状

1.5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基于BS7910标准缺陷评定软件总体框架设计

2.1 BS7910标准总体评定流程

2.2软件设计整体思路

2.2.1软件总体框架设计

2.2.2界面设计

2.2.3数据流处理

2.2.4数据处理算法

2.3软件调试

2.3.1程序编制过程中的错误处理

2.3.2程序的调试

2.4本章小结

第三章基于BS7910标准的缺陷复合

3.1缺陷分类及特征尺寸描述

3.1.1面型缺陷

3.1.2体积型缺陷

3.2缺陷尺寸复合

3.2.1面型缺陷复合

3.2.2体型缺陷复合

3.3缺陷尺寸复合软件

第四章 基于BS7910标准含缺陷结构初级评定

4.1初级A评定(FAD法)

4.1.1评定曲线方程及FAD图

4.1.2评定所需参量

4.2初级B评定(当量裂纹法)

4.3初级评定流程图

4.4初级评定例证

4.4.1初级A评定

4.4.2初级B评定

4.4.3评定结论

第五章 基于BS7910标准含缺陷结构二级评定

5.1常规评定的特点

5.2评定曲线

5.2.1 2A评定曲线

5.2.2 2B评定曲线

5.3评定参量及处理

5.3.1 应力

5.3.2评定参量Kr、δ,及Lr的确定

5.4二级评定实例1——球铰轴断裂评定

5.4.1问题的提出

5.4.2评定所需材料性能参数测定

5.4.3球铰轴受力分析

5.4.4参考应力确定

5.4.5应力强度因子KI确定

5.4.6半椭圆表面缺陷评定

5.4.7环形表面缺陷评定

5.4.8球铰轴表面缺陷评定结论

第六章 基于BS7910标准含缺陷结构三级评定

6.1三级评定的特点

6.2三级评定曲线

6.3评定参量及评定点确定

6.3.1评定参量确定规则

6.3.2评定点确定方法

6.4三级评定例证

6.4.1拉伸试验

6.4.2焊缝金属的应力——应变关系曲线

6.4.3 X56钢焊接接头断裂韧度

6.5旅大海底油气输送焊接管线ECA评估

6.5.1管线铺设阶段的应力

6.5.2裂纹位置及约束

6.6缺陷评定结果

6.6.1焊趾表面缺陷评定(3A)

6.6.2热影响区埋藏裂纹评定(3A)

6.6.3焊缝处埋藏裂纹评定(3B)

6.6.4焊缝处环向表面缺陷的J积分评定(3C)

6.7本章小结

第七章基于BS7910标准含缺陷结构疲劳评定方法

7.1断裂力学评定法

7.2断裂力学评定法的一般程序

7.3质量分类评定方法

7.4质量分类评定方法应用

7.5海底油气外输管线焊接接头的疲劳寿命估计

7.5.1循环应力幅值

7.5.2疲劳评定参数选取

7.5.3表面缺陷疲劳寿命估算

7.5.4埋藏缺陷疲劳寿命估算

7.6本章小结

第八章 体积型缺陷评定

8.1气孔和夹渣

8.2成型不良(包括咬边)

8.3凹坑缺陷(参照我国SAPV标准)

8.4角焊缝

8.5局部减薄(腐蚀、侵蚀、凹陷)

8.6体积型缺陷评定例证

第九章总结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附录:含缺陷管线结构断裂参量计算程序

展开▼

摘要

滴流床反应器(TBR)是一种典型的气液固三相反应器,广泛应用于石油炼制中的加氢精制(脱硫、脱氮和脱芳烃),石油化工中的氢化、氧化和水合等反应过程,以及废水处理和生物发酵等工业过程.TBR的非定态操作是一种新兴的过程强化技术,已经成为近10年来多相反应工程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非定态操作是通过周期性改变部分操作变量,在非定态条件下操作反应器.与传统的稳态操作相比,非定态操作可以强化外部传质速率,从而显著改善反应器的时均性能.尽管TBR非定态操作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但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大多数工作是探索性的,仍存在以下问题亟待解决: (1)在基础研究方面,目前的研究集中于周期性调节液相进料流量对反应器性能的影响,而其他非定态操作形式对反应器性能的影响鲜有报道: (2)研究者大多选用简单反应为探针,如:α-甲基苯乙烯加氢反应,研究对反应器性能的影响,而周期性操作对复杂反应选择性和温度分布的影响规律未见报道; (3)在周期性操作的模型化方面,由于缺乏对TBR的非定态行为的深入认识,已有的数学模型不能准确预测反应器性能.解决上述问题对TBR的非定态操作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这也是本文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本文选用恒温2-乙基-9,10-蒽醌(EAQs)加氢反应和非恒温双环戊二烯(DCPD)加氢反应为探针,系统研究了自发性脉冲流操作、周期性调节催化剂的活性和液相进料性质(包括流量、浓度)等非定态操作形式对反应转化率、选择性、加氢反应速率和床层温升的影响,建立了各种非定态操作滴流床反应器的数学模型,分析了各种非定态操作的特性.获得以下主要研究结果. 一、为确定TBR中脉冲流的操作域和脉冲频率等性质,首先研究了实验体系的流体力学.以时间序列的统计分析方法为基础,建立了采用压降法识别滴流床流型的方法.实验测定了滴流与脉冲流的转变边界,以及脉冲流的压降和持液量,提出了预测流型转变的理论方法和估算压降和持液量的经验关联式. 基于构建的脉冲流性质数据库,提出了预测脉冲流性质的人工神经元网络方法.选用标准化无因次准数(Re<,L>,Re<,G>,We<,L>,Fr<,G>,St<,G>,Eo<,L>)和床层性质参数(S<,b>)作为输入向量,建立了三层反向传播神经网络.经训练的神经网络预测脉冲频率的平均相对偏差为10﹪,其预测能力明显高于经验关联式.采用神经网络模拟操作参数、床层几何性质和流体物理性质对脉冲流性质的影响规律,与文献结果吻合较好. 二、研究了脉冲流和滴流区操作TBR对EAQs加氢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脉冲流的加氢速率比滴流高40-100﹪.脉冲流和滴流区EAQs加氢反应表观动力学研究表明,脉冲流的表观活化能(E<,ap>=27.86 kJ/mol)比滴流(E<,ap>=16.67kJ/mol)更接近本征反应活化能(E=35~37 kJ/mol),证实了脉冲流操作对外部传质速率的强化作用.建立了描述脉冲流操作TBR的数学模型,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验结果能很好地吻合.进一步模拟了脉冲性质对反应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大脉冲频率能显著提高反应转化率达80﹪,而脉冲结构对反应器性能的影响不明显. 三、提出了空间尺度上周期性调节催化剂活性,即惰性颗粒和催化剂交替填充,强化外部传质速率的新思路.系统研究了TBR传统填充、混合填充和周期性填充EAQs加氢反应的性能.结果表明,高性能吸收填料和催化剂颗粒周期性填充的表观反应速率分别比传统填充和混合填充提高90﹪和10﹪.建立了考虑部分润湿和轴向返混的周期性填充TBR数学模型,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验结果基本吻合.对EAQs加氢反应的模拟,解释了惰性段对气液传质速率的强化作用,同时指出采用高性能的惰性填料和优化填充结构是提高反应器性能的重要途径. 四、系统研究了周期性ON-OFF调节液相流量的操作参数对EAQs加氢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稳态操作相比周期性操作能分别提高反应转化率和选择性3﹪-21﹪和4﹪.建立了TBR周期性操作EAQs加氢反应的数学模型,对反应器性能的预测令人满意.模拟研究了液体的进料和流出行为以及周期性操作对相间传质系数的影响,从理论上阐明了周期性操作强化反应器性能的机理. 五、采用半间歇搅拌釜反应器,研究了358.15-438.15 K和0.5-3 Mpa下Pd/Al<,2>O<,3>催化双环戊二烯(DCPD)加氢反应的本征动力学,给出了DCPD加氢反应的Langmuir-Rideal型本征动力学方程,两步加氢反应的活化能分别为7.8945和12.2068 kJ/mol. 六、研究了稳态条件下操作变量(压力、进料温度、浓度和液相流量)对DCPD加氢反应转化率、THDCPD收率、加氢反应速率和床层温度分布的影响. 结果表明,液相流量和浓度两个操作变量,适宜作为周期性调节变量.另外,确定了比较稳态和周期性操作TBR性能的操作条件和基准.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5种周期性操作策略,即ON-OFF调节液相流量、PEAK-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