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CO跨临界循环滚动活塞膨胀机和涡旋压缩机的研究
【6h】

CO跨临界循环滚动活塞膨胀机和涡旋压缩机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背景

1.2 CO2跨临界循环设备的研究现状

1.3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1.4本章小结

第二章CO2滚动活塞膨胀机工作过程的模拟与分析

2.1滚动活塞膨胀机的工作原理及过程

2.2滚动活塞膨胀机的工作容积

2.3滚动活塞膨胀机主要运动部件受力分析

2.4滚动活塞膨胀机工作过程模拟

2.5模拟结果分析

2.6本章小结

第三章CO2滚动活塞膨胀机运动部件变形的有限元分析

3.1弹性变形有限元分析理论

3.2滑板的变形分析

3.3滚动活塞和偏心轴的变形分析

3.4本章小节

第四章CO2滚动活塞膨胀机的实验及结果分析

4.1带膨胀机的水-水热泵系统组成

4.2示功图测试系统

4.3实验结果分析

4.4本章小结

第五章CO2涡旋压缩机的设计及分析

5.1涡旋压缩机简介

5.2工作腔容积计算

5.3涡旋压缩机的设计分析

5.4涡旋压缩机的动力分析

5.5本章小结

第六章CO2涡旋压缩机工作过程模拟

6.1工作过程模拟的假设

6.2控制容积的选取

6.3 CO2流体的热物性计算

6.4控制容积方程

6.5不可逆损失计算

6.6模型求解及结果分析

6.7本章小节

第七章结论、创新点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7.1主要结论

7.2论文的创新之处

7.3今后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攻读博士期间申报的专利

攻读博士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致谢

展开▼

摘要

臭氧层破坏和温室效应的加剧,使得自然工质CO2的应用研究重新成为国际上的研究热点,开发高效的CO2跨临界循环设备,提高CO2跨临界循环系统的运行效率,是促进该技术走向实用化的关键。本文通过理论分析、计算机模拟和实验相结合,重点对CO2滚动活塞膨胀机和涡旋压缩机进行了研究。 本文对CO2滚动活塞膨胀机的主要运动部件进行了动力学分析,依据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定律,以吸气腔和排气腔作为控制容积,建立了较为系统和完善的滚动活塞膨胀机工作过程热力学模型,包括摩擦损失、泄漏损失、流动损失和膨胀机效率方程。采用EULER数值方法对方程离散求解,得出在不同转角时膨胀机各个泄漏通道的泄漏量和工作腔内相应的热力参数变化规律,为膨胀机的性能改进和优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利用弹性力学理论和有限元方法,对CO2滚动活塞膨胀机运动部件在压差最大工况时的变形进行了有限元分析,计算了滑板、滚动活塞和偏心轴的压差变形,为膨胀机的设计和理论分析提供了依据。 在带膨胀机的CO2跨临界循环水-水热泵系统及其数据采集系统的基础上,建立了膨胀机示功图测试系统,实现了较精确的膨胀机内部压力测量。通过对系统主要运行参数的调节,对膨胀机在不同转速下的运行特性和示功图进行了测试和分析,验证了膨胀机内部可能产生的三种膨胀过程并给以合理解释,指出膨胀机在实际运行工况下的膨胀比是产生三种膨胀过程的内在原因。对带膨胀机的CO2跨临界循环系统特性进行了分析,当膨胀机在设计转速附近运行时,膨胀机的效率、回收功和系统COP最佳。 参照国标的相关规定并结合CO2跨临界循环的特点,设计了CO2涡旋压缩机,其涡圈始端型线进行了对称圆弧修正,计算了动涡盘的切向气体力、径向气体力和轴向气体力,并对十字滑环、动涡盘和主轴进行了详细的动力学计算和分析。考虑泄漏、摩擦、流动和传热等不可逆因素,建立了CO2涡旋压缩机工作过程的数学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了求解和分析,计算和分析结果可用于指导CO2涡旋压缩机的优化设计,为今后进一步研究涡旋压缩机打下基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