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渤海湾赤潮监控区细菌对浮游生态系统影响的研究
【6h】

渤海湾赤潮监控区细菌对浮游生态系统影响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综述

1.1研究背景

1.2海洋生态学的发展与研究进展

1.2.1海洋生态学的发展

1.2.2海洋生态学的研究进展

1.3海洋微生物学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1.3.1海洋浮游细菌的研究进展

1.3.2海洋底栖细菌的研究进展

1.4海洋生态系统系统模型的研究进展

1.5本文工作

第二章渤海湾赤潮监控区微生物实验研究方法与材料

2.1采样时间与采样站位

2.2样品采集

2.3实验方法

2.3.1异养细菌计数

2.3.2细菌总数计数

2.4试剂和培养基

2.4.1试剂

2.4.2培养基

2.5实验仪器与设备

第三章赤潮监控区海域细菌生态特性研究

3.1赤潮监控区海域异养浮游细菌的生态研究

3.1.1异养浮游细菌数量的生态调查结果

3.1.2浮游细菌总数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3.2赤潮监控区海域浮游细菌总数的生态研究

3.2.1浮游细菌总数的生态调查结果

3.2.2浮游细菌总数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3.3赤潮监控区海域底栖异养细菌的生态研究

3.3.1底栖异养细菌数量的生态调查结果

3.3.2底栖异养细菌数量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3.4赤潮监控区海域底栖细菌总数的生态研究

3.4.1底柄细菌总数的生态调查结果

3.4.2底栖细菌数量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3.5主成分法分析环境因子对细菌的影响

3.6本章小结

第四章海洋水层-底栖耦合与有机碳生态子模型

4.1渤海湾赤潮监控区水层-底栖耦合有机碳生态子模型描述

4.2有机碳生态子模型简介

4.3生态子模型中生物化学相互作用项的数学描述

4.3.1浮游植物

4.3.2浮游动物

4.3.3浮游细菌

4.3.4悬浮碎屑

4.3.5溶解有机物DOM

4.3.6氨氮

4.3.7硝酸盐氮

4.3.8底栖细菌

4.4本章小结

第五章赤潮监控区海域有机碳生态水动力学模拟

5.1赤潮监控区海域生态水动力学模型

5.1.1水动力学子模型

5.1.2生态子模型

5.2生态水动力学模拟

5.2.1计算条件

5.3数值模拟结果与分析

5.4本章小结

第六章结论与建议

6.1结论

6.2建议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 谢

展开▼

摘要

海洋细菌在海洋物质地球化学循环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浮游细菌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研究成为当前海洋生物学最活跃的前沿领域之一。 本文对渤海湾天津赤潮监控区海域的异养浮游细菌、浮游细菌总数、异养底栖细菌、底栖细菌总数于2006年5月至10月期间进行了连续六个月的实验监测。 在渤海湾赤潮监控区表层水体中,异养浮游细菌数量分布没有很明显的季节性特点。水温、溶氧量是异养细菌生长的重要影响因素,生物需氧量、氨氮含量、叶绿素浓度也是影响异养细菌数变化的环境因子;浮游细菌总数的季节性变化表现为夏季大于秋季;5月份和6月份浮游细菌总数的空间变化趋势非常相似,细菌丰度与叶绿素和溶解氧呈显著相关关系,酸碱度和氨氮含量与细菌数量显著相关。底栖异养细菌的季节性变化表现为秋季大于春季,春季大于夏季;5月份底栖异养细菌的数量与氨氮显著负相关,10月份的底栖异养细菌数量与化学需氧量显著正相关。底栖细菌总数的季节性变化表现为春季大于秋季;细菌丰度与其它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并不显著。 本文结合水动力学、物理学、生物学、化学,在渤海湾水层生态子模型的基础上,首次考虑了底栖细菌对水层浮游系统地影响,使模型更加完善。该模型是基于有机碳循环、微食物环的生态模型,它将渤海湾生态系分为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浮游细菌、底栖细菌、悬浮碎屑、溶解有机物、营养盐七个功能团。结合现场调查,模拟和验证了2006年5月到10月渤海湾赤潮监控区海域浮游生态系统中各生态变量的变化情况。并模拟了浮游植物、浮游细菌和有机碎屑对浮游动物的摄食贡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