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新型节点CS保温承重结构体系动力特性试验与分析
【6h】

新型节点CS保温承重结构体系动力特性试验与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课题的提出

1.2建筑节能结构体系的发展

1.3 CS板综述

1.4本文研究内容

第二章试验模型设计

2.1试验目的

2.2试验模型的设计与制作

2.3模型的相似关系

2.4人工配重

2.5小结

第三章动力特性测试及结果分析

3.1振动结构模态分析

3.2动力特性测试

3.3测试结果

3.4试验结果分析

第四章 两种CS板式结构体系的动力特性对比分析

4.1试验方案对比

4.2动力特性对比

4.3小结

第五章结构动力特性近似计算探讨

5.1墙体抗侧移刚度计算

5.2结构近似计算

5.3近似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对比分析

第六章结论与展望

6.1结论

6.2建议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 谢

展开▼

摘要

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正是中国建筑节能大发展的历史机遇期,也是保温建筑体系大发展的历史机遇期,在这种前提下,CS保温承重一体化建筑结构体系将会受到大力推广和欢迎。 将要建设的天津市蓟县毛家峪住宅工程22楼,将是CS保温承重一体化建筑体系住宅实用化的重要标志,但是还需要进行大量的试验研究来完善这种建筑体系的各方面性能,使得这种体系不论在抗震性能方面,还是环保节能方面都符合现代节能建筑的一般要求。只有这样才能让这种建筑结构体系有更大范围应用。 本文以蓟县毛家峪22楼工程为实验背景,在前期实验基础上,设计并制作了新型节点下的3层1:2.8的试验模型,并利用模态分析仪器对本结构进行了动力特性方面的测试,得出了包括结构的振型、自振频率、周期和阻尼等重要的动力特性数据。 运用矩阵迭代法对结构进行了动力特性方面的近似计算,并依据前期课题组CS体系有限元分析得出的修正公式对结构进行了修正计算。对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进行了比较,并且分析理论计算与实验数据的差别,表明近似计算对CS结构体系的适用性。 最后本文对本次试验新型节点下结构模型与钢节点的结构模型由于结构形式的不同,而在动力特性方面差异进行了比较分析,为今后CS保温承重一体化住宅体系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具有建设性的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