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含磷酰胆碱和聚乙二醇基团聚乳酸共聚物的合成及抗蛋白吸附能力分析
【6h】

含磷酰胆碱和聚乙二醇基团聚乳酸共聚物的合成及抗蛋白吸附能力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 前言

1.1磷酰胆碱基聚合物及其在生物材料方面的应用

1.1.1磷酰胆碱基聚合物

1.1.2磷酰胆碱的生物相容性

1.1.3磷酰胆碱基聚合物的抗蛋白吸附机理

1.1.4磷酰胆碱基聚合物的抗凝血机理

1.2仿细胞膜结构生物医用材料

1.2.1细胞膜结构及其功能

1.2.2细胞膜仿生

1.2.3基于细胞膜仿生的磷酰胆碱基聚合物的应用

1.3本文研究内容

第二章 含磷酰胆碱基团聚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2.1引言

2.2原料和试剂

2.2.1原料及和试剂

2.2.2药品提纯及仪器前处理

2.3聚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磷脂酰胆碱-聚乳酸P(MPC-co-PLA)的合成

2.3.1反应流程图

2.3.2制备过程

2.4.聚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磷脂酰胆碱-聚乙二醇-聚乳酸P(MPC-PEG-PLA)的合成与表征

2.4.1反应流程图

2.4.2制备过程

2.5结果与讨论

2.6本章结论

第三章 含磷酰胆碱基团聚合物膜抗蛋白吸附测试

3.1引言

3.2原料和试剂

3.3抗蛋白吸附测试

3.3.1吸水率

3.3.2蛋白质吸附

3.4结果与讨论

3.4.1吸水率

3.4.2蛋白质吸附

3.5本章结论

第四章 含磷酰胆碱基团聚合物微球的制备及表征

4.1引言

4.2原料和试剂

4.3含磷酰胆碱基团聚合物微球的表征

4.3.1含磷酰胆碱基团聚合物微球的制备

4.3.2微球形貌表征

4.3.3微球粒径及分布测试

4.3.4 Zeta电位

4.3.5微球吸附蛋白测试

4.3.6载药及药物释放

4.4结果与讨论

4.4.1纳米粒子的形貌

4.4.2纳米粒子的粒径

4.4.3 Zeta电位

4.4.4蛋白吸附

4.4.5载药及药物释放

4.5本章结论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文以自由基聚合方法使2-甲基丙烯酸羟基乙酯磷脂酰胆碱(MPC)和单端接有双键的PLA或PEG-PLA反应,生成以MPC为主链PLA为侧基的接枝共聚物,设计了投料比为50∶1和200∶1的P(MPC-PLA)共聚物和75∶1和133∶1的P(MPC-PEG-PLA)共聚物,经1H-NMR谱图峰面积积分计算以上产物的MPC/PLA或MPC/PEG-PLA为7.36,20.69,9.48和40.6。产物中MPC的含量随投料比的增加而提高,但是在高MPC含量下,聚合物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性不理想,加入甲醇有利于这类聚合物的溶解。
   将含MPC的PLA聚合物涂成膜,这种膜结构在水的诱导作用下,MPC可以运动到表面,MPC通过吸附水分子成为结合水可以在聚合物表面形成稳定的水合层,该水合层的形成迅速,MPC含量也会影响膜的吸水能力。该水合层是含MPC聚合物具有生物相容性的重要原因,它的存在使接触膜表面的蛋白不会发生构象的改变,因此大大减少了吸附的可能。这种抗蛋白吸附的能力与聚合物的MPC含量呈正相关。
   用透析法制备了含MPC基团PLA聚合物的纳米微粒,使用TEM,SEM,DLS等方法对纳米微粒进行表征,发现该纳米微粒可以自组装成规则的囊状结构,粒度均一且分散良好,其粒径在200-700 nm,PEG链段的存在和MPC的含量都是影响粒径的原因。微球表面Zeta电位不受MPC含量影响,PEG影响有限,这一结果可以认为是微球表面几乎完全是MPC另有少量PEG的证明。该纳米微粒具有很好的抗蛋白吸附能力,影响抗蛋白吸附能力的因素和膜结构完全一致,这说明膜结构和纳米微粒结构在抗蛋白吸附原理上是一致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