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携带KGF基因的减毒沙门氏菌(SPK)的构建及其治疗作用
【6h】

携带KGF基因的减毒沙门氏菌(SPK)的构建及其治疗作用

代理获取

摘要

角质细胞生长因子(keratinocyte growth factor,KGF)可调节多种上皮细胞的增殖、迁移和分化过程,目前已用于治疗多种疾病。但是,KGF蛋白在体内的半衰期较短,而大剂量多次给药又会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加之KGF重组蛋白价格昂贵,限制了其临床应用。因此,本研究拟采用减毒沙门氏菌作为载体,观察KGF基因药物对于疾病的治疗效果。
   通过基因工程方法,将KGF基因连接至真核表达载体,经电转化方法将其导入减毒沙门氏菌中,并鉴定出了携带KGF基因的阳性菌株,命名为Salmonella-plasmid-KGF菌株,简称为SPK菌株,然后观察了SPK对三种常见难治性疾病的治疗效果。
   辐射复合皮肤损伤是一种难愈合的创面,伤口愈合缓慢,而且易出现感染、水肿等并发症,目前仍无有效的治疗方法。首先用SPK菌株转染人角质形成细胞系HaCaT细胞,证明KGF基因可在细胞内高效表达,并促进细胞增殖。在大鼠辐射复合皮肤损伤模型中,局部伤口周围注射SPK菌株可抑制炎症反应,促进血管新生和肉芽组织的形成,提高皮肤伤口愈合速率。
   放射治疗可引起辐射性肺炎、肺纤维化等严重的副作用,极大地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干扰肿瘤治疗效果。通过气管滴注SPK菌株,可显著降低X射线引起的大鼠肺组织损伤,抑制炎症反应,降低肺灌洗液中的总细胞数;使得肺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升高,同时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下降,抵御了氧自由基(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积累造成的损伤;此外,给予SPK还可调节某些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维持肺脏正常的生理功能。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不明、复发率高、难治愈的炎症性肠病,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在乙酸诱导的大鼠溃疡性结肠炎中,口服SPK菌株,可明显缓解结肠炎症状;抑制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过量表达,降低炎症反应;降低ROS对机体造成的损害;同时SPK治疗还能提高KGF受体(keratinocyte growth factor receptor,KGFR)的表达水平,促进肠上皮细胞的增殖和受损组织的修复。
   三种动物模型的实验结果表明,SPK可有效感染上皮细胞,促进细胞增殖和迁移、抗氧化和抗炎症反应等,调节病理过程,修复损伤组织。SPK可能成为一种治疗上皮组织损伤的新型有效方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