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海南岛东部环岛城市带复合防风策略研究
【6h】

海南岛东部环岛城市带复合防风策略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

1.2研究的来源、目的和意义

1.3研究范围

1.4国内外研究概况

1.5研究内容及框架

第二章 海南岛东部环岛城市带概况

2.1海南岛东部环岛城市带范围界定

2.2海南岛东海岸带自然条件分析

2.3海南岛城市建设与防灾发展史

2.4海南岛东岸台风灾害分析

2.5本章小结

第三章 海南岛东部环岛城市带区域防风策略分析

3.1区域中的防灾规划布局

3.2近海海洋规划与城市防灾

3.3全岛性生态环境规划

3.4新兴技术在防灾中的应用

3.5本章小结

第四章 海南岛东部环岛城市综合防风规划探讨

4.1城市中的灾害风险评价

4.2城市建设中的防灾策略

4.3规划层面的防灾应用

4.4城市布局与选址中的防灾意向

4.5城市防风御灾配套建设

4.6本章小结

第五章 海南岛东部环岛城市建筑防风策略研究

5.1城镇、建筑群与风的关系

5.2普通建筑与风的关系

5.3超高层建筑与风的关系

5.4本章小结

第六章 未来海南岛东部环岛城市带空间规划与防灾策略设想

6.1热带城市空间规划与防灾再认识

6.2热带城市结合防灾策略的城市规划

6.3热带城市防灾过程中的管理意识与手段

6.4海南东部环岛城市带防风规划目标

6.5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海南岛登陆台风灾害实录

附录2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展开▼

摘要

近年来,海南岛的台风灾害,除去风害本身,还酿成海口、文昌等城市严重的城市内涝、流域中上游泥石流、滑坡等灾害,全岛基本所有水库受损,一段时间内全岛对内、对外,海、陆、空交通基本断绝,这些灾害对海南岛东线黄金海岸带的旅游及其他核心产业造成毁灭性打击,灾害所到,满目疮痍。在海南岛这个承载区域内,台风灾害的综合性防治研究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相应的复合防风策略的制定也应与“国际旅游岛”的战略地位相匹配。
  研究区域选址于海南岛东部环岛城市带,本文首先从海南岛概况入手,对研究区域状况,自然地貌状况中的地理、气候、资源、环境状况进行分析。重点讲述了海南岛古典建城思想,及其内涵的防风、防洪思路与策略,发现海南古村落、城镇中的“同”字形聚落、船型屋等都具有很好的防风和防洪功能,其原理可为今后的城市建设提供依据,近代海南标志性的骑楼除具有适应本地气候特征的优点外,也有防风方面的特征体现,同样也是良好的参考对象。对灾害的综述,是为了更好地研究本文的主要落脚点——海岸带。海岸带自全球化以来,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引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海南岛而言,海岸带更是集中了几乎所有的现代智能,东部环岛城市带这条黄金旅游带上,更是集中了全岛文化、经济、产业等几乎所有职能,各种软条件可谓得天独厚。同样这个区域,也是我国台风主要登陆与影响区域,城市的快速发展与台风复合灾害的不断加剧之间的矛盾,成为制约这条海岸带发展的主要因素,也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台风灾害的分析,因本文研究区域,遭受的是台风所引起的复合灾害的侵袭,包括风暴潮、台风雨、城市内涝、泥石流、河流洪泛等灾害,故防御策略也应采用多样化、综合性的手段。城市作为有机体存在,城市正常运行受城市问题与城市风险的干扰,外力作用下,尤其是自然灾害发生时,城市风险的集中爆发会导致城市系统的崩溃,造成巨大的破坏。所以台风灾害的防御应从区域到城市,由街区到建筑,整体而言,就是宏观、中观、微观防风策略的结合,这样才能建构“立体化”综合防风策略。
  宏观层面,以海南岛东部环岛城市带所在区域为研究对象展开论述。首先,从区域规划层面展开,涉及防灾减灾架构包含内容的分析,及相关影响因素的渗透,如灾害经济学方面。相关策略,即将应急预案、防灾策略提升至区域角度,从更高层面观察及提出预案,本文从海南省城镇体系规划方面,对研究区域内带状城市控制的策略,以避免城市由海岸带、交通线向腹地无限延伸,并堵塞生态通廊。其次,法律法规层面展开,我国自古以来,是典型的大陆国家,从上至下,缺少海洋意识,体现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就是缺乏海岸带、近海海疆及海陆关系方面的法律法规。论文从现实问题的归纳,到欧美法系的概况,再到相关评价体系的简介,直至落实到海南本地区域,为当地相关法制建设提供依据。第三,前文可知,研究区域内包含多类职能,本文对区域内的各项主要职能的防灾诉求进行分析概括,处于首位地即统筹海陆疆域规划,将海岸带视为整体存在,然后展开防灾分析。包括航天工业方面、沿海工业布局方面、高铁等快速交通方面、港口的综合利用方面及围海造地方面。第四,生态环境方面的综合利用,包括环岛生态林带设置、契合生态建设的城市防风策略、全岛性区域化的河湖水系规划等。第五,信息技术与数据模拟技术的应用,通过模拟技术将信息数据库内的数据直观化,有利于非专业的城市决策者对灾害的源起、路径等有更为直观的概念。
  中观层面,落实于城市空间层面。在进行城市风险评估后,进行空间层面的防灾规划与策略的实施。包括建设场地的选择、城市生命线及防洪设施的建设、城市救灾分级的定义等。之后将着眼点落实于具体的规划方面,包括各大城市总规层面、防风林及海岸带的维护、河道湿地规划的具体手段等。继而展开对城市布局与选址的论述,包括城市建筑选址、城市设计中的防灾手段、道路职能分化及台风避难所的特殊要求等。城市标识、照明等细节,也决定着城市救灾效率的高下,本文也给予简要说明论证。
  微观层面,先对风所涉及的部分原理进行概述,基于此,运用风洞试验与数值模拟技术,对海口市两栋高层及其周边建筑群进行分析,得出建筑群中突兀建筑、不规则(超)高层或大体量建筑不利于城市防风,需加以规避的结论。在结论之上分析建筑防风的合理措施及其他影响因子。之后论述城镇与风的关系,分析城市密度与风速、城镇中的气流循环、通过城市设计手段改善通风、建筑通风设计策略等本地化策略,以满足生活要求。
  综上,期望本文的研究,建构一个法制完备,宏观、中观、微观各层面相结合、生态环境保护良好且具有研究区域地域特征的“立体化”复合防风策略。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