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小分子在钙钛矿型催化剂表面吸附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6h】

小分子在钙钛矿型催化剂表面吸附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NOx催化消除技术

1.3 钙钛矿型NSR催化剂

1.4 密度泛函理论的发展现状

1.5 课题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第二章 基本理论和方法

2.1 从头算法的产生和发展

2.2 密度泛函理论

2.3 K-S方程求解

2.4 第一性原理软件包介绍

第三章 NO在LaCoO3(001)表面的吸附计算

3.1 LaCoO3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的结构特点

3.2 计算过程中主要参数的选取

3.3 结构优化计算

3.4 NO在LaCoO3(001)表面的吸附

3.5 总结

第四章 SO3在La0.75Sr0.25CoO3(001)表面的吸附计算

4.1 主要计算参数的选取

4.2 结构优化计算

4.3 SO3在La0.75Sr0.25CoO3(001)表面的吸附

4.4 总结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文运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采用VASP量化软件包,对NO分子在LaCoO3(001)面的吸附体系和SO3分子在La1-xSrxCoO3(x=0或0.25)钙钛矿(001)面的吸附体系进行了研究,对不同构象和吸附位的吸附模型进行了优化,计算出了最优吸附位置,并对Bader电荷分布进行了分析讨论,对电子的转移方向和数目进行了计算。
  NO分子在LaCoO3钙钛矿两个终结面的吸附计算结果显示,NO分子在以N端向下和O端向下这两种不同的构象吸附时,在两个终结面上N端向下的吸附能都大于O端向下的吸附能,说明N端向下吸附是NO分子主要的吸附形式。而对于LaO终结面和CoO2终结面来说,NO分子更倾向于吸附在CoO2终结面Co原子的顶点位上。Bader电荷分析结果表明,NO分子在以N端向下吸附时,都是从两个终结面上得到电子,电子由表面向NO分子转移。其中N原子的电子减少,向表面金属转移电子,而O原子则得到电子,并且得到的电子数目要大于N原子失去的电子,导致了NO分子整体表现出拉电子形式。
  对于SO3分子在La0.75Sr0.25CoO3(001)面的吸附建立了四种初始构象:1O-M,2O-M,S-M,S-O。在LaSrO终结面考察了四个吸附位点,在CoO2终结面考察了两个吸附位点,体系优化和吸附能计算结果表明,SO3分子在LaSrO终结面的吸附能总是大于CoO2终结面的吸附能,而SO3分子以S-O结合吸附时,吸附能最大,说明这种吸附是最稳定的形式。通过与SO3分子吸附在没有掺杂Sr的LaCoO3体系对比发现,Sr的掺杂加大了LaO终结面的吸附能,却降低了CoO2终结面的吸附能,说明掺杂Sr使LaO终结面更容易吸附SO3分子,降低了催化剂的抗硫性能。对于Bader电荷分析可以知道,SO3分子以S-O结合时,LaSrO终结面的电子减少,SO3分子从表面拉电子;而在CoO2终结面则表现相反,终结面电子增多,电子从SO3分子向表面转移。此外,还考察了SO3分子在LaCoO3(001)面吸附时的Bader电荷分布,在LaCoO3体系中,Bader电荷的转移趋势和转移数目表现相似,说明SO3分子吸附在LaO终结面时,生成了类似形式的硫酸盐物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