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碳排放强度变化的结构效应及关键供给关系分析
【6h】

中国碳排放强度变化的结构效应及关键供给关系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全球碳减排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主要创新点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投入-产出模型相关研究综述

2.2 分解分析在能源环境领域研究综述

2.3 其他方法在能源环境领域研究综述

2.4 文献评述

第3章 中国能源消费强度及结构现状分析

3.1 数据来源

3.2 中国行业维度能源消费结构现状分析

3.3 中国能源强度现状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中国碳排放强度影响因素分析

4.1 研究方法

4.2 模型构建及基本假设

4.3 数据来源

4.4 实证结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中国碳排放强度变化的归因分析

5.1 研究方法

5.2 模型构建

5.3 实证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行业碳排放强度敏感性分析

6.1 研究方法

6.2 模型构建及基本假设

6.3 数据来源

6.4 实证结果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展开▼

摘要

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主动提出到2020年总碳排放强度较2005年水平降低40%-45%,并且到2030年之前CO2排放量达到峰值的环境目标。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较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节能减排工作的经历和经验都较有限。由于每个国家基本国情的不同,在选择性继承先进国家节能经验的同时,根据自己国家的经济-社会-能源-环境现实制定有本国特色的减排政策,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以研究方法为轴线对经济-能源-环境领域的研究进行文献综述,并提炼总结不同研究方法的优缺点,为本研究的方法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在实证层面,本文对中国2005-2012年行业维度化石能源(即煤炭、油品及天然气)以及电力消费结构、能源强度的水平及其变动情况进行分析,初步找到对我国能源表现较为关键的行业部门。为量化剖析我国2020年环境目标的可达性,本文采用D&L乘法结构分解分析对我国2005-2012年总碳排放强度的变化分别进行单期及多期分解分析。基于非竞争型进口假设,能源强度效应是我国碳排放强度变化最主要的抑制因素。另一方面,能源结构效应以及国内生产结构效应是最主要的促进因素。由于我国发电技术的不断提高,排放系数效应始终呈现微弱的抑制作用。国内最终需求结构效应在研究期内先表现为促进作用,而后转变为抑制作用。通过定量手段确定对总碳排放强度的变化较为关键的行业部门,本文分别对能源强度效应和国内生产结构效应进行广义Fisher指数归因分析。研究表明,工业能源强度变化对抑制我国碳排放强度的上升贡献最大。另一方面,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和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国内生产结构变化对促进我国碳排放强度的上升贡献最大。为从产业关联角度深度挖掘我国节能减排潜力,本文分别对农林牧渔业及相关服务业(第一产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第二产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第三产业)进行I/O敏感性分析。为实现研究完备性,分别从需求和供给的角度出发,找到关键生产关系和分配关系,提取对降低我国总碳排放强度起到关键作用的产业链信息,并以此为依据进行政策建议。

著录项

  • 作者

    闫俊娜;

  • 作者单位

    天津大学;

  • 授予单位 天津大学;
  • 学科 管理科学与工程
  • 授予学位 博士
  • 导师姓名 赵涛;
  • 年度 2017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中国; 碳排放; 强度变化; 结构效应; 供给;

  • 入库时间 2022-08-17 11:19:16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