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上市公司资产减值准备对盈余管理影响的实证研究
【6h】

上市公司资产减值准备对盈余管理影响的实证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1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

1.2研究意义

1.3研究内容

1.4研究方法

1.5研究的局限性

第2章 文献综述

2.1国外研究成果

2.2国内研究现状

2.3文献评述

第3章 资产减值与盈余管理相关理论

3.1资产减值相关理论

3.1.1资产减值相关概念

3.1.2资产减值理论基础

3.1.3我国资产减值政策的演变

3.2盈余管理相关理论

3.2.1盈余管理的相关概念

3.2.2盈余管理产生的原因

3.2.3盈余管理的动机

3.2.4盈余管理的手段

3.3资产减值准备对盈余管理影响的理论分析

3.3.1资产减值准备与盈余管理存在互动关系

3.3.2资产减值准备对盈余管理的遏制作用

3.3.3资产减值准备为盈余管理创造条件

第4章 研究设计

4.1研究假设

4.2样本筛选、数据来源与样本分类

4.2.1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4.2.2样本分类

4.3研究模型的构建

4.3.1被解释变量的选择和计量

4.3.2解释变量的选择与计量

4.3.3控制变量的选择与计量

4.3.4回归模型构建

第5章 实证研究结果与分析

5.1相关变量统计与描述性分析

(1) 样本数据统计

(2) 相关变量描述性分析

(3)变量间相关性检验

5.2模型回归分析

5.2.1模型检验

5.2.2回归结果

5.2.3独立样本T检验和秩检验

5.3稳健性检验

5.4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对策建议

6.1研究结论

6.2建议与对策

6.2.1进一步完善会计准则中关于资产减值的规定

6.2.2加大外部审计力度

6.2.3健全公司治理结构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6.2.4建立健全考核与激励机制

6.2.5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随着会计研究的不断发展,盈余管理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盈余管理也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渐发展为上市公司中一种十分常见的行为。通过国内外会计界学者的大量研究以及上市公司的实践经验可以发现,适当的盈余管理行为一定程度上可以使财务信息更能吸引到投资人的目光,使企业能够获得充足的投资以达到长远发展的目的。但是,不恰当的过度的盈余管理行为则会降低财务信息的可靠性,损害到财务信息使用者的利益,会阻碍企业的长远发展。鉴于资产减值准备在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行为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我国财政部在2006年出台的资产减值政策中对各项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和转回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尤其可以体现在非流动资产减值准备这一方面,这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抑制了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但是通过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等科目来操纵盈余的行为仍然层出不穷。 本文选择2013年至2015年我国A股非金融行业中正常上市的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对这些公司的资产减值准备的明细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选取相关数据计算得出盈余管理水平,在已有研究中所用模型的基础上构建计提和转回两个角度的回归模型,利用SPSS22.0及Stata12.0进行了回归分析,得到如下研究结论:(1)上市公司利用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实现盈余管理目标的可能性较大;(2)对长期资产的减值准备的会计处理不再成为上市公司实现盈余管理的一种重要途径;(3)具有利润平滑动机和夸大亏损动机的公司与避免亏损的公司相比更倾向于计提较多的减值准备。最终,根据研究结论从政府、外审机构以及企业三个角度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和对策:进一步完善我国的会计准则,对资产减值提出更加全面、严格的要求;加大外审的力度,在外审中重点关注公司的资产减值情况;健全公司治理结构和内控制度,抑制盈余管理现象的发生;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性和职业道德,合规的进行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