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知识溢出双增长模型和中国经验数据的检验
【6h】

知识溢出双增长模型和中国经验数据的检验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导言

第一节选题的意义

第二节空间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第三节空间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四节基于空间经济学的国内实证研究

第五节空间经济学评述

1.5.1空间经济学填补了主流经济学的空白

1.5.2空间经济学诠释了聚集经济的外部性

1.5.3空间经济学存在的缺陷

第六节研究思路和方法

1.6.1研究思路

1.6.2主要研究方法

第七节论文的内容安排

第二章空间经济学内生增长模型回顾

第一节现有知识溢出内生增长模型的演进

第二节两大内生增长模型的原理

2.2.1两大模型的区位均衡原理

2.2.2两大模型的内生增长原理

2.2.3区位均衡和经济内生增长有机联系

第三节现有溢出内生增长模型的主要特征

2.3.1全域溢出模型和局部溢出模型的基本特征

2.3.2全域溢出模型和局部溢出模型所具有新特征

第四节小结

第三章知识溢出双增长模型的构建思路

第一节新增长理论的内生增长机制

第二节知识溢出的定义及分类

3.2.1知识溢出的定义

3.2.2知识溢出的分类

第三节现有溢出增长模型的缺陷

3.3.1知识的空间溢出需要内生化

3.3.2技术进步应该双重体现

第四节知识溢出双增长模型的构建

3.4.1交易成本作为知识溢出的指标

3.4.2产品生产率提高也作为技术进步的体现

第五节小结

第四章知识溢出双增长模型

第一节知识溢出双增长模型的原理

4.1.1知识溢出双增长模型的区位均衡原理

4.1.2知识溢出双增长模型的经济增长原理

第二节知识溢出双增长模型的假设

4.2.1模型的基本假设

4.2.2资本创造成本和生产效率函数的假设

4.2.3消费者跨时期效用函数

第三节知识溢出双增长模型的短期均衡

4.3.1农业部门

4.3.2工业部门

第四节知识溢出双增长模型的长期均衡

4.4.1长期区位均衡条件

4.4.2长期均衡的特征

第五节小结

附录

第五章知识溢出双增长模型的特征及其政策含义

第一节知识溢出双增长模型具有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知识溢出双增长模型同局部溢出模型的对比

5.2.1知识溢出双增长模型同局部溢出模型的共性特征

5.2.2知识溢出双增长模型的新特征

第三节知识溢出双增长模型的福利效应分析

5.3.1实际收入或实际GDP增长率

5.3.2国民收入地区分配

第四节知识溢出双增长模型政策性含义

5.4.1政策的区域附带效应

5.4.2门槛效应

5.4.3区位的粘性

5.4.4补贴与产业区位变动

5.4.5赋税与产业转移

5.4.6贸易自由度

5.4.7选择效应

第五节小结

附录

第六章中国数据对知识溢出双增长模型的实证研究

第一节中国经济增长实证研究现状

6.1.1要素及配置市场化程度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6.1.2增长本身而非技术是经济增长的源泉

6.1.3技术及其他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

第二节知识溢出双增长模型的实证研究

6.2.1实证方法和数据的选择

6.2.2指标体系的设计

6.2.3实证分析过程

第三节双增长模型启示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政策

6.3.1政府制定政策的出发基点

6.3.2区域一体化不等于区域协调

6.3.3区域协调发展政策的内在含义

第四节小结

第七章本文结论

第一节本论文的核心结论

第二节本论文的创新点

第三节本论文的不足及未来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致谢

附表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经济学家克鲁格曼和藤田等人突破了长期以来经济学中忽略空间因素的传统,将空间要素纳入到一般均衡分析框架中,研究各种生产要素的运动规律和机制,并通过这种规律与机制的分析探讨经济增长规律与途径。 虽然马歇尔早在17世纪末就用本地市场规模相关的前后向联系、熟练劳动力市场和知识溢出三种外部性来解释集聚的原因,但直到空间经济学的面世才将前后向联系的金钱外部性加以理论化。尽管在现实世界中,以上三种外部性都起作用,然而将其全部融入模型的技术问题至今没能解决,本文正是从这里出发,试图将知识的溢出效应这种技术外部性植入到空间经济学中,实现知识溢出的内生化,并在垄断竞争和规模收益递增的框架中讨论经济空间的演变及其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 现有的局部溢出模型(LS模型)运用外生变量反映知识空间溢出,虽然假设知识溢出随空间距离而衰减,但不能回答“知识局部溢出条件下,空间既定的区域间区位如何变动和经济如何增长”、“知识的空间溢出是通过何种途径和机制”和“如果找到知识空间溢出的途径和机制,那么对空间区位和经济增长如何协同影响”等这样的关键性问题。针对这些疑问,本文假设区际知识溢出与区际经济联系之间密切正相关,并以贸易自由度作为区际间经济联系频度的指标,实现了知识空间溢出的内生化。另一方面,本文将新增长理论的知识积累的外部性思想引入模型,将其只体现于资本创造成本的不断改善,扩展到产品的生产效率也不断改善。通过这两方面的创新,本文构建了知识溢出双增长模型,简称为KSIBI(Knowledge Spillover Induced Bi-Increasing Model)模型。 本论文构建的知识溢出双增长模型表明,随着内生变量贸易自由度的提高,分散的经济空间结构最终走向集聚,模型存在三种长期均衡阶段,一种是贸易自由度水平较低时的对称均衡阶段,二是贸易自由度水平中等水平时的对称均衡和核心-边缘均衡共存阶段,三是以北部或南部为核心的核心-边缘阶段。对称均衡时的资本增长速度和经济增长速度都随着贸易自由度的提高而增大,而核心-边缘均衡时,资本增长速度和经济增长速度都与贸易自由度无关。核心-边缘均衡时的资本增长率和经济增长率大于对称均衡时的资本增长速度和经济增长速度,说明了经济空间的集聚提高了经济增长率,即经济区位能影响经济增长。此外,两种均衡条件下,经济增长和资本增长都与市场支出份额、劳动力数量正相关;而与产品间替代弹性、资本折旧率、资本收益的折现率负相关。另外,由于知识溢出双增长模型具有突发性、非线性和不连续性等特征,其政策性含义和福利含义也是非常丰富的。 最后本文利用26年来中国大陆28个省的面板数据验证了知识溢出双增长模型的结论和推论,结果表明,新模型的结论同经济增长事实能够较好吻合,资本增长和经济增长作为被解释变量都与其他解释变量显著相关,证明了模型的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具有现实意义。实证结果说明我国区域发展属于突破了对称均衡走向核心-边缘均衡的加速阶段,虽然我国目前的省际地区间还没有达到一种危险的过度差距水平,但是,知识溢出双增长模型表明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和区域市场的加大开放最终必定会加剧地区间的差距,这样的结果有利于发达地区的加速发展,但是,同时也会导致经济落后地区将更加落后,加剧区际收入和人民福利的差距,这同当前政府提出的“建设和谐社会,统筹区域发展”的执政理念是相冲突的。 目前,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区域经济整合已成了我国区域经济研究的最主要的内容之一,但遗憾的是大量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研究忽略了较为深层次的理论探讨,进而把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等同起来了。根据知识溢出双增长模型可知,区域经济一体化或区域经济整合导致的是整体经济效率的提高而不是区际的公平,而区域协调发展强调的是区际公平,因此,我国“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区域经济政策应该逐步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方向转换,本文就此提出一系列相关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