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BaselⅡ的台湾商业银行绩效评估研究
【6h】

基于BaselⅡ的台湾商业银行绩效评估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表目录

图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目的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研究创新

第四节 研究架构与流程

第二章 银行绩效评估文献探讨

第一节 经营绩效评估

第二节 确定等量分析

第三节 金融机构辨认投入项与产出项之界定方法

第四节 金融机构绩效评估相关文献

第三章 BASELⅡ规范与风险评估

第一节 巴赛尔资本协议相关介绍

一、巴赛尔协议三大支柱

二、风险权数

三、在资本适足率公式中的分母

第二节 商业银行风险相关文献

第三节 金控与非金控商业银行的风险差异

一、金融混业经营概况

二、金融控股公司的业务整合与绩效

第四节 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监管与绩效

第四章 商业银行风险与绩效评估模型的建构

第一节 资料选取与说明

一、标准法估计市场风险计提

二、标准法各项风险处理

第二节 风险与绩效评估模型的建构

一、DEA绩效评估

二、非DEA绩效评估

第三节 研究设计

一、CCR模型

二、BCC模型

三、Assurancc Region 模型

四、Cross Efficiency Measure衡量模式

五、SBM(slacks-based measure)模式

六、Supcr SBM(slacks-based measure of super-efficiency)模式

第五章 实证结果与分析

第一节 研究结果分析

一、投入与产出变数相关性分析

二、样本资料叙述统计量

三、各模式银行绩效分析

第二节 商业银行间效率值相关性检定

一、BCC模型下商业银行间效率值相关性检定

二、SBM模型下商业银行问效率值相关性检定

三、BCC模型与SBM模型之比较商业银行间效率值之比较

四、AR模型下商业银行间效率值相关性检定

五、BCC模型与AR模型下商业银行间效率值相关性检定

六、AR模型与Super sBM模型之比较

第三节 风险来源与效率间敏感度分析

一、风险高低与效率值排名变化

二、不同风险来源之敏感度

第四节 金控与非金控银行绩效评估检定

一、AR模式下之金控与非金控体制下银行绩效评估与比较

二、Super SBM模式之金控与非金控体制下银行绩效评估与比较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第一节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二节 研究局限性与未来研究方向

一、研究局限性

二、未来研究方向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就台湾金融市场而言,于90年代陆续解除银行利率及业务管制,金融慢慢走向自由化,伴随著外汇管制的解除,也踏入国际化的脚步里,新型的金融行为不断产生,新竞争者亦纷纷加入金融市场内。1992年开始开放新银行成立,顿时金融业进入百家争鸣时代,金融分支机构不断增加,但也因业务同质性过高,造成银行恶性竞争的主因,各银行为了求生存及追求高获利,大量投资高风险的金融商品,因而忽略风险控管。故可知风险管理是当前银行经营者须重视的首要课题。再则,银行面对此番激烈竞争状况得要竖立经营特色,积极抢攻台湾地区金融市场。因此必须调整及检视本身之策略,以求符合环境之脉动,社会之潮流,始能在竞争严苛的金融市场中脱颖而出。故要如何客观的评估银行经营绩效,亦是未来发展方向中的另一重要课题。
   综合外相关银行经营绩效评估的文献,可以发现DEA模式在评估效率上的可靠性与有效性。且由于DEA不需估计母体中任何参数,不必假设投入与产出间的函数关系且不会产生参数法在运用时会产生的偏误,在运用上可说是相当方便。因此,本研究乃采用DEA模式评估台湾银行经营效率,分析金控实施对银行业产生的影响,进一步讨论比较金控之银行与非金控之银行间的经营绩效差别,且找出造成差异之因素进而改善,期能有所收获发现。此外,在以BaselⅡ方法为基础所求风险值文献当中,并未使其作为衡量金融机构绩效工具;台湾只有少数学者如王本钧(2004),是考虑BaselⅡ之风险为变数,以资料包络分析法去衡量金融机构绩效,但并未更深入比较资料包络分析法各模式之异同,以求出更为客观之绩效排名。
   本文首先要解决一般文献中,将风险视为外生变量且仅有少数学者考虑风险後的银行绩效。所以首先用BaselⅡ规范的标准法估算台湾银行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及作业风险之应计提资本,并计算符合BaselⅡ规定之调整后风险性资产,探讨风险下绩效评估的问题。第二部份乃评估考虑内部风险投入前、后之商业银行效率表现。对于效率评估方式,以资料包络法及差额变数基础效率模型二者为基础,然而在原始的资料包络法及差额变数基础效率模型中,决策单位的最佳效率值为1,并且可能有不只一个具效率之决策单位存在,而这些效率值同为1的决策单位,无法作出效率排名,故本文改采Andersen andPetersen(1993)提出之修正的效率估计模型,估计商业金融机构之超效率值。但是,由于修正的效率估计模型可能发生无法估计的问题,因此再利用Tone(2002)的差额变数基础之超效率模型,估计商业银行之超效率值,解决修正的效率估计模型可能产生的无法估计问题。
   本研究便是根据以上观点,将BaselⅡ基础下所求风险值化为金融机构投入变数,并使用资料包络分析法之各模式(BCC模式、AR模式、SBM模式、SuperSBM模式),对金融机构绩效做评估排名及比较,此一方式结合了目前热烈讨论的风险管理与效率评估二大领域,为文献中少见。
   而本文结论如下:(1)以三项风险值为投入之风险调整效率值最高,而未经风险调整之效率值最低,而经风险平减后之商业银行效率表现是相近的。(2)不论是否经风险调整,金控底下之商业银行之效率表现优于其它银行之效率表现。(3)对于各模型所估计之效率值是否相同检定,检定结果显示:以三项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与作业风险)为风险投入变数,风险调整前、后之效率值变化为显著。(4)对于各模型在不同状况下所估计之效率值排名是否有差异检定,以三项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与作业风险)为风险投入变数,风险调整前、后之效率值排名变化并不显著。(5)将商业银行依风险变量平均值为标准区分为高风险银行及低风险银行,而后比较风险调整前、后效率值排名变化,则风险愈高者,经风险调整后,效率排名以下降者居多;而风险愈低者,经风险调整后,效率排名以上升者居多,可见加了风险调整后越能区分银行的效率间的优劣。(6)在各项不同风险来源中,市场风险与信用风险对商业银行效率值有显著影响,而作业风险对商业银行效率值则没有显著影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