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常模修正的心理测试方法研究
【6h】

基于常模修正的心理测试方法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引言

第一节学生心理问题现状

第二节现行心理测试方法及存在问题

第三节本文研究内容

第二章基于常模修正的心理测试方法

第一节基于“中国常模”的SCL-90测试方法

2.1.1 SCL-90介绍

2.1.2“中国常模”

2.1.3基于“中国常模”的测试方法

第二节基于常模修正的心理测试方法

第三节初始化常模

2.3.1量表

2.3.2转化

2.3.3平衡量表分数

2.3.4常模

第四节常模修正

2.4.1项目参数

2.4.2项目反应模型

2.4.3能力参数和项目参数估计

第五节常模确定及指标分析

2.5.1重复测试确定常模

2.5.2常模指标解析

第三章基于常模修正的心理测试系统总体设计

第一节总体框架

第二节系统核心设计及系统架构

3.2.1 MVC设计模式

3.2.2应用系统文件目录结构

3.2.3 Struts框架下系统开发流程

第三节系统输入输出

3.3.1系统输入

3.3.2系统输出

第四章一个原形系统及应用实例

第一节系统功能描述与设计

4.1.1系统功能描述

4.1.2系统功能模块划分

4.1.3模块详细设计

第二节测试流程及仿真结果

第三节系统应用情况

第五章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结论

第二节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心理测试系统中,常模是整个测试过程的关键,选择恰当的常模进行测试对获得准确、有效的测试报告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现有的心理测试系统普遍存在选取的常模过于单一,得出的测试报告不能反映测试者的真实情况等问题。因此,设计一种合理有效的心理测试方法与心理测试系统对未来的心理测量方法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的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试仅仅依赖于二十多年前建立的“中国常模”,只给出了心理测试者的测试结果是什么。本文将基于常模修正的测试方法引入心理测试领域,建立常模数据库并随时对其进行更新操作进一步缓解了由于常模数据老化而对结果带来的影响。不仅能够显示测试者的测试结果是什么,同时我们试图回答测试者得出这样的测试结果是为什么。引入常模集合的概念,使测试者进行测试的时候能够使用恰当的常模指标进行评测,不再局限于固定的“中国常模”,我们判断测试者属于哪一类常模并根据此类常模的特性对其进行诊断,而不是传统测试中仅仅说明测试者不属于哪一类常模。 文章以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为例,将传统心理测试方法进行优化,共分为四个模块:SCL-90初测、常模初始化、常模修正和测试报告。其中的常模修正模块是整个测试过程的核心模块,也是基于常模修正的心理测试方法的创新所在。在系统整体设计中,将常模修正模块划分为两个过程:T分数检索和常模指标匹配过程。T分数检索是在常模库中检索测试者的T分,判断其所属T分子集的过程;常模指标匹配则是在T分数检索完毕的基础上,在其所属子集中按照各因子的得分情况进行常模指标匹配的过程,该过程也是确定常模指标的过程。 目前的测试方法与系统仅局限于对症状自评量表(SCL-90)的测试与常模修正,在今后的开发与使用中可以将这种修正方法扩展到更多的量表,甚至将该方法应用到其他学科和领域。并且在测试报告模块有很大的空间可以将自动专家诊断系统与开放式的诊断系统更好地结合,自动生成相应测评数据、文字报告,并给出测试异常学生测试分析的重点提示,这将大大提高诊断速度和诊断的准确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