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强化混凝-气浮工艺去除水中铜绿微囊藻的试验研究
【6h】

强化混凝-气浮工艺去除水中铜绿微囊藻的试验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混凝气浮理论及研究

第一节强化混凝理论和研究进展

2.1.1强化混凝的基本理论

2.1.2强化混凝的研究进展

第二节气浮法的基础理论和研究进展

2.2.1气浮法的基本理论

2.2.2气浮法的研究进展

2.2.3气浮新技术的发展

第三节气浮分形理论和研究进展

2.3.1絮体的分形结构描述及其生长模拟

2.3.2分形结构与絮体各物理特性的关系

2.3.3研究展望

第三章试验材料与方法

第一节试验材料

第二节试验方法

3.2.1试验藻类

3.2.2铜绿微囊藻的培养

3.2.3水质检测指标及测定方法

第三节混凝气浮静态试验装置

3.3.1试验装置

3.3.2混凝气浮静态高藻水实验步骤

第四章混凝气浮静态试验

第一节混凝-气浮混絮凝剂的选择

4.1.1四种絮凝剂浊度去除效果比较

4.1.2四种絮凝剂色度去除效果比较

4.1.3四种絮凝剂藻浓度去除效果比较

4.1.4四种絮凝剂出水TOC去除效果比较

4.1.5四种混凝剂絮凝后絮体比较

4.1.6本节结论

第二节藻类絮凝体形态与气浮效果的关系

4.2.1投药量实验

4.2.2絮凝反应搅拌强度(G值)实验

4.2.3絮凝反应时间实验

4.2.4本节结论

第三节混凝-气浮除藻工艺中絮凝方式比较

4.3.1三种絮凝方式的定义及试验设计

4.3.2三种絮凝方式去除效果比较

4.3.3本节结论

第四节不同絮凝方式下的藻类絮凝体形态、强度、气浮效果的关系

4.4.1不同絮凝反应方式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4.4.2不同絮凝反应方式对絮凝体形态的影响

4.4.3不同絮凝反应条件对絮凝体强度的影响

4.4.4絮凝体形态与强度的关系

4.4.5絮凝体形态及强度与气浮的关系

4.4.6本节结论

第五节共聚气浮工艺的混凝-气浮过程各参数优化研究

4.5.1混合强度实验

4.5.2混合时间试验

4.5.3溶气水回流比试验

4.5.4气浮接触时间试验

4.5.5气浮紊动强度试验

4.5.6本节结论

第六节采用二级絮凝的混凝-气浮各参数优化研究

4.6.1投药量、快速混合强度、一级絮凝度、二级絮凝度的L9(34)正交试验

4.6.2快速混合时间试验

4.6.3絮凝时间试验

4.6.4溶气水回流比试验

4.6.5气浮紊动强度试验

4.6.6气浮接触时间试验

4.6.7静置(分离)时间试验

4.6.8本节结论

第五章结论与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大量N、P排入水体致使水体富营养化严重、引起藻类泛滥,对人、畜的饮用水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研究采用混凝-气浮联用工艺对高藻水进行处理。课题以培养的铜绿微囊藻配置试验原水,从混凝剂选择、絮体形态学特征(分形维数D2、平均粒径d、絮体强度SF)、絮凝方式选择以及共聚气浮、二级絮凝的参数优化四个方面研究了混凝-气浮工艺的除藻效果。 研究表明: (1)铝系絮凝剂对其色度、藻浓度的处理优于铁系絮凝剂,聚铝PAC的用量比无机盐铝AS的用量减少70%以上;课题主要针对藻浓度的去除,选用PAC作为絮凝剂。 (2)-级絮凝方式是实践中应避免的方式;二级絮凝在较少的投药量下具有优势;共聚气浮在节能上具有优势。 (3)共聚气浮方式下的参数优化组合为:混合强度G值80 S-1、混合时间90 s、溶气水回流比10%、气浮接触时间75 s、气浮紊动强度G值9.5 S-1;二级絮凝方式下的参数优化组合:快速混合G值500 S-1(60 s)、一级絮凝100 S-1(4min)、二级絮凝20S-1(4 min)、溶气水回流比10%、气浮紊动强度9.5 S-1、气浮接触时间75 s、静置3 min。 (4)絮凝体的形态和强度共同影响气浮处理效果,絮凝方式、投药量、絮凝反应搅拌强度及时间对PAC-MA絮凝体形态和强度有着显著影响。两种絮凝方式形成的絮凝体形态相似时,降速絮凝形成的絮凝体强度更大,抗剪切能力更强;当在最佳操作参数条件下,PAC-MA絮凝体的二维分形维数D2在1.23~1.30之间,平均粒径d在500~650μm之间,强度因子SF(破坏搅拌强度G值和时间分别为107 S-1和1min)在65~78之间,此时絮凝体形态及强度利于气浮,处理效果较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