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医疗保障中的逆向选择问题研究——以我国新农合为例
【6h】

医疗保障中的逆向选择问题研究——以我国新农合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背景

1.1.2 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第三节 本篇的结构及研究方法

1.3.1 结构

1.3.2 研究方法

第四节 论文创新点与难点

1.4.1 创新点

1.4.2 难点

第二章 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

第一节 城镇医疗保障体制的发展历程

2.1.1 第一阶段(从解放后(1949年)到改革开放前)

2.1.2 第二阶段(改革开放后的医疗保障制度)

第二节 农村医疗制度的发展历程

2.2.1 萌芽阶段(抗日战争时期至1955年)

2.2.2 初创阶段(1955年--1966年)

2.2.3 发展阶段(1966年--1978年)

2.2.4 衰落阶段(1978年--20世纪80年代末)

2.2.5 恢复阶段(20世纪90年代后)

第三节 农村医疗现状

第四节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介

2.4.1 新农合提出的背景

2.4.2 新农合的发展现状

2.4.3 新农合基本模式

2.4.4 新农合的特点

第三章 逆向选择与医疗保险:理论分析

第一节 Rothschild-Stiglitz理论模型

3.1.1 Rothschild-Stislitz理论模型的建立

3.1.2 Rothschild-Stiglitz理论模型的扩展和完善

第二节 新农合Rothschild-Stiglitz修正模型——理论创新

3.2.1 新农合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逆向选择

3.2.2 新农合在“跨度补贴”下的自愿性竞争导致了逆向选择依然存在

第四章 医疗保障体系中存在的逆向选择问题的原因分析

第一节 城镇医疗保险制度存在的逆向选择问题的原因

4.1.1 社会医疗保险覆盖面问题分析

4.1.2 医疗保险市场的特殊性分析

4.1.3 医疗保险的契约属性分析

4.1.4 制度强制性不足提供逆向选择空间分析

第二节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存在的逆向选择问题的原因

4.2.1 自愿参保机制容易诱发逆向选择

4.2.2 保大不保小,增大了逆向选择风险

4.2.3 制度设计上缺失,为逆向选择风险推波助澜

4.2.4 管理缺陷导致逆向选择

4.2.5 “外出得病者须当地就讼”提升逆向选择的风险性

4.2.6 居民对新农合认识不够,增大了逆向选择发生几率

第五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一节 解决我国社会医疗保险逆向选择的政策建议

5.1.1 扩大社会医疗保险的覆盖面,尽快实现社会医疗保险的普遍覆盖

5.1.2 医疗领域的治理

5.1.3 增加激励契约设计

5.1.4 强制性制度的强化

第二节 解决新农合逆向选择的政策建议

5.2.1 以“隐性”强制参保解决逆向选择问题

5.2.2 制度内容设计上应采取保大病与基本医疗、预防保健相结合

5.2.3 分类管理,完善流动人口参合机制,减少农民逆向选择

5.2.4 加强监督,增强农民对新农合的信任度

5.2.5 培育农村社会资本,强化农民互助合作意识

5.2.6 增强合作医疗经济补偿功能,提高新农合的吸引力

第三节 结论

5.3.1 本文的主要观点

5.3.2 本文的不足,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逆向选择这一术语最初是来自于对保险市场的研究。在健康保险领域,这主要表现在健康状况不同的人群会根据社会预期选择购买不同水平的保险;健康状况较差的人群会选择购买比社会预期较昂贵的保险,而健康状况较好的人群会选择比社会预期较便宜的保险。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医疗保障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稳定社会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逆向选择的存在,医疗保险制度运行的可持续性得到了严重的威胁。特别是我国政府正在农村重新建立新型合作医疗体系,它是否能克服从强制性向自愿性回归以后的逆向选择问题;是否会再次出现农民疾病经济负担加重,导致农民患病不就诊,因病致贫、返贫的现象。为了解决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中存在的严重的逆向选择,本文进行了详细的原因分析和理论论证。
   本文全面介绍了保险市场关于逆向选择的经典Rothschild-Stiglitz理论模型及其扩展和完善,并在此基础上,创新引入新农合这种社会保险对于此模型均衡的影响,来说明两个问题:(1):新农合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逆向选择。(2):在不对称信息下新农合社会保险市场中,由于自愿性竞争(保险覆盖面),依然会引起逆向选择;低风险消费者会“补贴”高风险消费者,即发生低风险消费者向高风险消费者的财富转移导致模型均衡的变化。文章也指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本身不完善等是存在的逆向选择的主要原因;并针对这些原因,本文给出了政策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