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城郊土水界面污染流污染特征、空间分布及其生态风险
【6h】

城郊土水界面污染流污染特征、空间分布及其生态风险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意义与背景

1.1.1 源于城郊污染土壤的土水界面污染流已成为非点源污染的重要组成部分

1.1.2城郊水土流失的严重恶化及新型污染物的不断出现,加剧了土水界面污染流产生的生态风险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土水界面污染流的形成及影响因素

1.2.2 土水界面污染流中污染物迁移转化的影响因素

1.2.3 土水界面污染流产污负荷的模拟和空间分布

1.2.4 生态风险分析

第三节 研究意义及目的

第四节 研究区域的选择和研究区背景

1.4.1 研究区概况

1.4.2 研究区相关研究背景

第五节 采样方案及样品分析方法

1.5.1 布点采样方案

1.5.2 样品分析方法

第六节 数据分析

第七节 研究内容

第八节 质量控制

第九节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土水界面污染流污染特征及来源解析

第一节 土水界面污染流重金属污染特征

2.1.1 土水界面污染流重金属含量的基本统计

2.1.2 土水界面污染流重金属的相关性分析

2.1.3 土水界面污染流重金属的主成分分析

2.1.4 土地利用与土水界面污染流重金属含量的关系

第二节 土水界面污染流多环芳烃的污染特征

2.2.1 土水界面污染流多环芳烃监测数据的基本统计

2.2.2 土水界面污染流多环芳烃的相关性分析

2.2.3 土水界面污染流多环芳烃的来源解析

2.2.4 土地利用与土水界面污染流多环芳烃含量的关系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土水界面污染流污染物空间变异与空间预测研究

第一节 污染物空间变异与预测方法

3.1.1 地统计的理论基础

3.1.2 研究方法

第二节 土水界面污染流重金属空间变异与空间预测

3.2.1 研究区土水界面污染流As空间变异与空间预测

3.2.2 研究区土水界面污染流Zn空间变异与空间预测

3.2.3 研究区土水界面污染流Ni空间变异与空间预测

3.2.4 研究区土水界面污染流Cd空间变异与空间预测

3.2.5 研究区土水界面污染流Cr空间变异与空间预测

3.2.6 研究区土水界面污染流Pb空间变异与空间预测

3.2.7 研究区土水界面污染流Cu空间变异与空间预测

第三节 土水界面污染流多环芳烃空间变异与空间预测

3.3.1 土水界面污染流低环多环芳烃的空间变异与空间预测

3.3.2 土水界面污染流中环多环芳烃的空间变异与空间预测

3.3.3 土水界面污染流高环多环芳烃的空间变异与空间预测

3.3.4 土水界面污染流环多环芳烃总量的空间预测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土水界面污染流的生态风险研究

第一节 土水界面污染流的生态毒理效应

第二节 土水界面污染流重金属的生态风险评价

4.2.1 土水界面污染流重金属生态风险评价限值

4.2.2 研究区土水界面污染流各重金属的生态风险评价

4.2.3 基于Rapant指数的土水界面污染流生态风险评价

第三节 土水界面污染流多环芳烃的生态风险评价

4.3.1 多环芳烃生态风险评价限值

4.3.2 研究区土水界面污染流悬浮颗粒物多环芳烃的含量

4.3.3 研究区土水界面污染流多环芳烃的生态风险评价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主要结论

第二节 主要创新点

第三节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源于污染土壤的土水界面污染流是非点源污染发生的一种特殊形式,其是在降雨或溶雪等冲刷作用下,土壤中的污染物通过扩散、弥散、解吸、解离等化学反应和多种作用过程进入地表径流中,最终形成携带着包括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以及N、P营养元素在内的多种污染物的一种特殊污染流体。城市郊区是介于城市与乡村的交错、过渡地带,具有农业生产化程度高,土地利用结构复杂,受城市城市化、工业化发展和乡村多重影响等特点,且受人类高强度活动的干扰和改造,是区域响应最为敏感的地带。本文以我国北方重要工业城市天津市郊西青区为典型研究区,通过资料收集、大规模野外定点采样和试验分析,将常规数据统计与数据挖掘技术相结合,深入系统地分析了研究区土水界面污染流重金属和多环芳烃等污染物污染特征、分布规律及其污染来源。以地统计学的理论与方法为基础,对重金属和多环芳烃的空间变异和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构建了基于Monte-Carlo模型的土水界面污染流的生态风险评价方法,并对其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1)通过大规模的系统取样调查和分析,揭示了研究区土水界面污染流重金属及多环芳烃等污染物的污染特征。统计分析结果显示:
   Cr、Ni、Cd、Zn等四项重金属服从对数正态分布,Cu、As、Pb等三项重金属为偏态分布。重金属变异系数普遍较高,表明重金属数据离散程度较大,各监测点污染流重金属含量的差异性较大。除As外,重金属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区土水界面污染流重金属可提取3个主成分,第一主成分包含Cr、Ni和Zn,第二主成分包含Cu、Cd、Pb,第三主成分则集中反映了As的作用。
   研究区土水界面污染流中的多环芳烃以三环、四环和五环多环芳烃为主,分别占总量的36.49%、26.34%和27.85%,两环和六环的多环芳烃含量则相对较低。除高环多环芳烃外,低环、中环和多环芳烃总量均服从对数正态分布,各多环芳烃组分变异系数较高,在中等变异性以上。除Dba和Inp外,其他14种组分的多环芳烃与总量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其中四环的Flu、Pyr、BaA和Chr与总量的相关性最强,在0.01的置信水平上,相关系数分别达到了0.90、0.84、0.87和0.89,而低环的Nap、Acy、Ace和Phe与总量的相关性相对较弱。
   利用主成分分析技术、比值法和典型源三角图判别法对研究区土水界面污染流中多环芳烃来源进行了解析。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可以提取5个主成分,第一主成分主要由高环数的多环芳烃组成,是交通源和燃煤源共同作用的综合体现;第二主成分主要由低环数的多环芳烃组成,主要代表气态多环芳烃的沉降过程;第三主成分集中反映了Flu、Phe和Pyr三种多环芳烃的作用,具有典型焚烧源的特征;第四主成分集中反映了Acy和In p两种多环芳烃的作用,集中代表了秸秆燃烧和油燃烧源的多环芳烃来源;第五主成分则反映了Dba的作用。
   研究区Phe/Ant的比值分析结果表明,多环芳烃主要来源于不完全燃烧;所有样点Flu/Pyr的比值均大于1,表明多环芳烃主要来源于煤炭/生物质的不完全燃烧等;研究区部分样点BaA/Chr的比值大于0.5,表明这部分样点的多环芳烃主要来源于燃烧源;部分样点BaA/Chr的比值在0.25~0.35之间,表明多环芳烃来源于石油和燃烧的混合源;极少部分样点Bar/Chr的比值小于0.25主要指示石油源。
   典型源三角图判别法的分析结果表明,多环芳烃主要来自燃烧过程,除煤炭燃烧外,还存在木质材料如秸秆焚烧,发动机高温燃烧、油燃烧以及生物质燃烧等。低、中、高环多环芳烃各组分在多环芳烃总量中都没有占绝对优势,表明研究区污染流各监测样点多环芳烃不是来自于单一污染源,而可能是多污染源共同复合累加的结果。
   (2)利用地统计技术对研究区土水界面污染流重金属和多环芳烃的空间变异和空问分布进行了研究。
   研究表明,七项重金属元素均表现为各向同性,变程在4040~7404米之间,As和Cd在小区域范围内表现出极强的空间相关性,Zn、Ni、Cr为中等程度的空间相关。除As外,其他重金属在原点处均表现出明显的块金效应,As、Zn、Cr、Pb和Cu等采用球形模型拟合半变异函数,Ni和Cd采用指数模型拟合半变异函数。Cu和Pb具有明显的空间趋势,采用具有趋势的克里格进行插值,其他重金属采用普通克里格进行插值。
   低环和高环多环芳烃表现为各向同性,均采用球形模型拟合其经验半变异函数。低环多环芳烃为弱空间相关性,高环多环芳烃为中等程度空间相关,而中环多环芳烃空间相关极弱。采用普通克里格插值方法对低环和高环多环芳烃的空间分布进行预测,采用反距离插值对中环多环芳烃的空间分布进行预测,利用叠置分析技术获取多环芳烃总量的空间预测结果。
   (3)建立了基于概率密度函数和Monte-Carlo模型的土水界面污染流的生态风险评价方法,并对研究区土水界面污染流重金属和多环芳烃的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
   结果表明,Cu造成生态风险的概率较高,生态风险的可能性为80.74%,CA造成生态风险可能性为43.09%,而Pb造成生态风险总体的可能性概率为16.49%。基于Rapant指数的重金属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50.3%的区域为无生态风险和低生态风险,13.75%的区域为中等生态风险,13.61%的区域为高生态风险区域。
   Phe、Ant、Pyr、BkF、Bghip等多环芳烃组分生态风险较低,对生态系统的危害较小:Nap、Ncy、BbF、Bap等多环芳烃组分具有一定的生态风险,对生态系统有一定危害,但尚不足以产生严重的生态风险;Ace、Fl、Flu、BaA、Chr、DahA等多环芳烃组分,造成严重生物危害影响的概率非常高,已具有极为严重的生态风险。而多环芳烃总量高于ERL或ESQVL的风险概率极高超过了90%,而高于ERM或ISQVH的风险概率较低,为11.21%,已经具有一定的生态风险。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