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大宗商品价格冲击与中国宏观经济增长
【6h】

大宗商品价格冲击与中国宏观经济增长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选题背景

第二节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三节 论文研究的方法和思路

第四节 论文的组织结构

第二章 大宗商品价格冲击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综述

第一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2.1 相关研究学说

2.1 相关研究方向

第二节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第三章 大宗商品价格对中国经济影响的理论分析

第一节 模型分析框架

第二节 模型结论分析

第四章 大宗商品价格对中国经济影响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 价格冲击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分析

4.1 数据来源及处理

4.2 研究方法

4.3 实证结果与分析

第二节 中、美两国经济对价格冲击的不同响应

第三节 大宗商品价格冲击对中国经济各行业的影响分析

第五章 结论及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石油等大宗原材料价格自1998年以来广泛且大幅上升,对世界经济造成了显著冲击。早期的研究主要认为石油等资产价格的上升是最直接导致全球经济衰退的原因。但随着80年代的石油价格和经济发展的相关性一步一步地走弱,经济学家们开始分析资产价格与经济中其他要素的关系,实证发现资产价格其实与就业率、通货膨胀率、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因素息息相关。资产价格的波动在通过这些要素在实体经济中一步一步地传导,共同导致了经济的波动。
   因此我们的研究开始专注于大宗商品价格如何在实体经济中传导,并如何蔓延到各个部分。我们试图提出一个价格的传导路径,并试图分析价格波动会在多大的程度上影响到实体经济中的各个部分,并分析在传导的过程中,这种价格波动是否有可能被放大或者减弱。
   本文考察了此轮石油和粮食价格上升的特点与成因,并在此基础上采用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SVAR),遵循大宗商品价格→生产者价格指数→消费者价格指数(PCP→PPI→CPI)的传导路径,分析大宗商品价格对中国实体经济的冲击;并在充分考虑中、美两国不同的市场结构和体制差异的情况下,通过对照分析两国在价格冲击下的不同脉冲响应,试图揭示出生产率的正面效应;最后通过投入产出技术的应用,测算技术变动和最终需求变动对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影响,并对未来中国宏观经济政策提出建议和意见。
   本文的主要观点是:1.石油等价格持续大幅上升是对全球经济的实际冲击;2.石油等价格的大幅持续上升的主因是全球经济发展而不是名义货币和金融市场动荡;3.石油价格冲击会引起商品间比价调整,并因资源配置调整的滞后引起供给冲击型价格上升;4.坚定且有信誉的货币政策有助于防止商品与服务价格比价调整演变为工资上升与通货膨胀加剧的螺旋;5.面对石油冲击,单一的总需求政策是不够的,加快推进更加深入的市场化改革,消除因政府管制、行政垄断和市场竞争不完全引起的价格刚性、保持我国生产率的高增长是应对石油价格冲击的基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