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金融自由化、资产市场波动与经济危机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6h】

金融自由化、资产市场波动与经济危机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选题意义

第二节 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金融自由化与经济发展

2.1.1 早期发展经济学家的观点

2.1.2 金融危机理论的发展

第二节 资产价格波动与经济危机的传导机制

2.2.1 金融加速器

2.2.2 道德风险与过度投资

2.2.3 灾难短视症

第三节 宏观经济的存量-流量分析

2.3.1 货币理论中的存量-流量问题

2.3.2 宏观经济分析中的存量-流量问题

2.3.3 存量-流量分析法的发展

第三章 金融自由化、资产价格波动与经济危机:理论模型

第一节 基本模型

3.1.1 简化模型

3.1.2 宏观经济存量-流量模型

第二节 模型推论

第四章 发达国家金融自由化背景下的资产价格与经济波动

第一节 美国次贷危机

4.1.1 次贷危机的发展

4.1.2 次贷危机中的监管问题

第二节 北欧资产价格波动与经济危机

4.2.1 北欧国家的金融自由化

4.2.2 北欧国家的资产价格波动

4.2.3 北欧国家的经济波动

第三节 日本“泡沫经济”及其破灭

4.3.1 日本的金融自由化

4.3.2 泡沫经济的形成、发展与破灭

第五章 新兴市场的金融自由化、资产价格波动与经济危机

第一节 拉美金融危机:以墨西哥为例

5.1.1 墨西哥的金融自由化

5.1.2 墨西哥的资产价格波动

第二节 东亚金融风暴:以泰国为例

5.2.1 不合时宜的金融自由化的次序

5.2.2 资本项目放松管制

5.2.3 汇率稳定政策

5.2.4 资产波动与经济危机

第三节 金融危机引发的反思与国际金融体系改革

5.3.1 国际金融体系的主要问题

5.3.2 国际金融体系的新变化

5.3.3 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方向

第六章 金融自由化与资产价格波动:全球视角与中国经验

第一节 全球视角下的金融自由化、流动性过剩与价格波动

6.1.1 全球视角

6.1.2 资产价格波动与普通商品价格波动

第二节 我国宏观经济存量与流量的实证研究

6.2.1 存量-流量比例的变化

6.2.2 政策建议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2007年美国爆发的次贷危机很快演变为一场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这对经济理论与经济实践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一方面由于绝大多数经济学家没有预见到危机爆发的可能性,这引发了人们对传统经济理论的质疑;另一方面,危机的爆发表明,以美国为代表的信奉自由市场经济的经济政策也受到了挑战。因此,无论从理论还是政策上,都需要进行深刻的反思。
  本文试图在总结以往危机理论文献的基础上,对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出现的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产生的机制进行了梳理,构建新的理论分析方法对危机产生的原因进行解释。虽然不同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宏观经济形势与经济运行体制也有差异,引发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的直接原因不尽相同,但是,仍有一些共同之处值得注意,即危机的爆发和蔓延具有相似的基本机制。最近二十多年来,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之所以在各个国家依次发生,其根本的原因是由新经济自由主义所主导的全球范围内的自由化思潮的兴起和泛滥。
  经济自由化思潮的一个重要表现是金融领域的自由化,金融自由化使监管部门放松了对金融市场和金融活动的管制,增强了金融领域的竞争程度,在提高经济效率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意想不到的后果,即信贷市场的大规模膨胀,进而在各国国内和世界范围内出现了流动性过剩的问题。货币供给大幅增加,一部分进入实体经济领域,刺激经济增长和产出增加,表现为总收入流量的增加;另外一部分进入资产市场,推动资产价格水平不断上升,这通过抵押贷款机制,使信贷市场规模进一步增加,使得经济增长和资产价格的上升在短期内可以维持。但是,资产价格的上涨最终使得资本存量和收入流量之间的比例不断增加,进而导致银行贷款违约率的上升,引起信贷市场的收缩和资产价格的下降,并最终引发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本文对这一机制进行了理论分析,并运用这一方法对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经济爆发的具有代表性的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进行了实证研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