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公众参与的地方规划编制项目沟通管理研究
【6h】

基于公众参与的地方规划编制项目沟通管理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我国地方规划编制项目公众参与情况

1.1.3 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的目的和方法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方法

第三节 研究内容及论文结构

1.3.1 研究内容

1.3.2 论文结构

第二章 相关理论回顾

第一节 利益相关者理论

2.1.1 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形成与历史回顾

2.1.2 利益相关者的界定

2.1.3 利益相关者的分类

2.1.4 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应用情况

第二节 公众参与

2.2.1 公众的涵义

2.2.2 公众参与的发展

2.2.3 公众参与概念的界定

第三节 公众参与的沟通管理

2.3.1 沟通管理的相关概念

2.3.2 公众参与的沟通管理

第四节 国外公众参与地方规划的沟通管理现状

2.4.1 美国公众参与地方规划的沟通管理

2.4.2 英国公众参与地方规划的沟通管理

2.4.3 德国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沟通管理

2.4.4 发达国家公众参与城市规划沟通管理的特点

第三章 公众参与地方规划编制项目的总体框架

第一节 公众参与的地方规划编制项目的独特性

3.1.1 众多层面的参与者

3.1.2 期望的广泛性和多重性

第二节 公众类型与公众期望管理

3.2.1 公众类型的识别

3.2.2 公众参与主体的确定

3.2.3 公众期望管理

第三节 公众参与地方规划编制项目的架构设计

3.3.1 公众参与地方规划的基本思路

3.3.2 公众参与地方规划的总体模型

第四节 公众参与地方规划的方式

第四章 公众参与地方规划的沟通管理模式

第一节 大规模公众参与模式

4.1.1 识别参与主体

4.1.2 规划信息发布

4.1.3 公众期望管理

4.1.4 绩效管理

第二节 公众代表磋商模式

4.2.1 公众代表的识别

4.2.2 规划信息的发布

4.2.3 公众代表的期望管理

4.2.4 绩效管理

第三节 高端公众代表磋商模式

4.3.1 识别参与主体

4.3.2 规划信息发布

4.3.3 高端公众代表的期望管理

4.3.4 绩效管理

第五章 案例分析

第一节 项目概况

5.1.1 天津市“十二五”规划编制背景

5.1.2 天津市“十二五”规划的编制程序

第二节 天津市“十二五”规划公众参与的沟通管理过程

5.2.1 识别参与主体

5.2.2 规划信息发布

5.2.3 管理公众期望

5.2.4 绩效管理

第三节 公众参与天津市“十二五”规划编制项目的评价分析

5.3.1 取得的成绩

5.3.2 存在的问题

第六章 结论和讨论

第一节 结论

第二节 论文不足与后续研究建议

6.2.1 论文不足

6.2.2 后续研究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本篇论文研究的是地方规划编制项目中的公众参与沟通管理问题。公众参与是随着社会民主和相关法律的不断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理念,是公众的一种权力。参与是权力的再分配,通过这种再分配,那些被排除在现有的政治和经济政策形成过程之外的无权民众,能够被认真地囊括进(社会)来。在我国长期的规划实践中,公众参与程序较为缺乏,在制度上还没有保障,在形式上还比较单一。公众参与已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但深度和广度还远远不够。公众参与地方规划编制项目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促进经济持续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和谐两个方面。加强公众参与,可以更好的为政府决策提供更加全面真实的信息,提高规划编制项目的科学性。而公众更多的参与规划编制项目,也会使发展规划更大程度上获得社会的认同和接纳,进而提高规划的执行效率,减少政府执行规划的成本。地方规划编制项目中的公众参与是让公众参与到编制的全过程,使规划更具科学性和民主性,真正代表公众的根本利益。
  地方规划的有效制定和实施,有利于长期的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可持续目标的实现。借助公众参与编制发展规划,引入各方面专家、多层次、多领域人士参与规划,为规划献计献策,查漏补缺,集中民智,可以避免规划脱离实际而造成的判断失误,使规划项目更具有科学性和前瞻性。其次,公众参与下的发展规划,有利于各行政机关与群众进一步加强联系,有利于规划制定者和实施者之间的沟通,使得制定的规划能反映社会方方面面的意图,增强了公众对规划的认同感和责任感。再次,通过建立互相信任、互相聆听、互相学习的沟通机制,从规划编制初始阶段就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可以使最终规划成果成为全社会为之努力奋斗的共同纲领,将提高规划的有效性和实施的可操作性。本文的研究目的是进一步完善公众参与制度,使其能够真正反映公众的愿景与期望,并且更好的实现地方经济管理的科学决策、民主决策。
  本文依据管理学、经济学、传播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原理理论,运用比较研究、实证研究及归纳、演绎等手段,对公众参与理论和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比较分析。采用文献法、案例法对地方规划编制项目中的公众参与进行分析,确定适合、有效的参与模式,并选取实际案例进行实证研究。
  全文共分六章。第一章为绪论,主要是提出问题,说明选题目的和意义,阐述研究内容和方法。第二章为相关理论回顾,主要对本文涉及到的相关理论进行了系统回顾和梳理。第三章为体系构建,主要通过公众参与地方规划的独特性、参与主体、期望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构建公众参与的总体框架。第四章为公众参与的模式选择,详细介绍了适合地方规划的公众参与方法并运用这些方法分析参与效果。第五章为案例研究,主要以天津市“十二五”规划公众参与活动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第六章为结论,主要对本文研究结果进行总结并阐述了不足之处。
  本文紧紧围绕着提高地方规划公众参与水平的研究目的,探讨了公众参与地方规划的基本内涵,以天津市为例子,探讨并初步建立公众参与地方规划的沟通管理基本框架,并对公众参与的模式进行归纳总结,为地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快,中国正在向更加民主化的方向迈进,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社会要求使地方规划引入公众参与的呼声愈发高涨,相关实践也在积极开展中,这也正表明今后的研究方向应该在该领域进一步深入。通过对西方国家和我国公众参与地方规划的比较研究,认为公众参与和地方规划建设可以有机结合,用公众参与模式开展规划工作。基于对多种公众参与模式的理解和把握,构建了公众参与地方规划的基本框架。研究显示,不同类型的公众参与地方规划模式的参与主体、信息发布方法、期望管理手段和绩效也有差别。主要研究在参与过程中如何得到更为准确全面的信息,最终使规划能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同时也要提高公众参与的效率,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公众参与是一种表达民意的有效方式,是社会民主程度发展到一定阶段公众参与决策过程的必由之路。而我国公众参与地方规划的现状还不甚乐观,“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给公众参与提供了发展的机会,但是真正的规范化还是需要法律制度的保障、政府行政体制的改革、公众参与意识的提高、参与渠道的增加、参与范围的扩大和参与程度的加深等。
  任何领域的理论和方法都是不断改进、不断完善的。本文也是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加以研究创新得出研究结果,然后随着理论发展及研究的深入,则不难发现,本文的研究还有很多不足之处,诸如公众参与地方规划的沟通管理基本框架还需进一步在实证研究的支持下得到验证和完善、公众参与地方规划的实证比较样本不够充足等,这些问题主要是限于个人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对该问题的研究积累不足,同时也是由于在搜集实证资料存在较大难度,以及当前体制和公众意识的制约,正是由于这些缺点和仍待深化的问题,今后将继续深入研究。如可以选取更多地方的规划公众参与数据样本,重点引入地域差异、文化因素、经济水平作为宏观环境变量来参与比较等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