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影视艺术中古典主义复归——唤起我们的古典审美记忆
【6h】

影视艺术中古典主义复归——唤起我们的古典审美记忆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本文的选题意义

第二节 基本概念的界定

1.2.1 人文历史类纪录片

1.2.2 中国古典审美

第三节 本课题的研究现状

第四节 本文基本框架和创新之处

第二章 回归古典审美的价值追求

第一节 回归古典审美的原因

第二节 中国古典审美与人文历史类专题片的关系

2.2.1 古典诗歌中审美追求对当今人文历史类专题片的影响

2.2.2 中国历代绘画中古典审美对人文历史类专题片的启发

2.2.3 古典音乐中审美对人文历史类专题片的提升

2.2.4 美学理论中古典审美对人文历史类专题片的引导

第三章 古典审美在人文历史类专题片中的应用和方法

第一节 人文历史类专题片创作中的资料查找

第二节 人文历史类专题片解说词的创作

第三节 人文历史类专题片中摄影技术的应用

第四节 人文历史类专题片技术的开发和创新

第五节 人文历史类专题片创作的特殊应用

第六节 人文历史类专题片创作中的管理

第四章 传播研究:人文历史类专题片影响大众审美的途径和渠道

第一节 人文历史类专题片播出渠道

4.1.1 电视传播渠道

4.1.2 电影院线传播渠道

4.1.3 网络传播渠道

4.1.4 新媒体传播渠道

4.1.5 图书传播渠道

4.1.6 音像制品

第二节 人文历史类专题片作品的推广渠道

4.2.1 平面、纸质媒体

4.2.2 网络媒体

4.2.3 广播媒体

4.2.4 电视媒体

4.2.5 人际传播

第三节 影视作品的国际传播主流渠道

4.3.1 国际纪录片市场整体运营情况

4.3.2 我国影视文化国际传播战略、现状及策略

4.3.3 人文历史类专题片作品创作的国际化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本文以“影视艺术中古典审美的复归——唤起古典审美记忆”为题,考察近年来经典人文历史类纪录片制作,研究了古典审美精神及价值观在当代人文历史类纪录片创作的影响,探讨影视艺术在传达古典人文信息方面所遵循的理念、创新和实践的得失,从而,审视中国古典文化和艺术在当下的立场和发展。
  中国历史人文纪录片在近年来空前关注中国古典文化艺术的题材,构成了当代中国文化思潮中一个独特的文化现象,尤其像《故宫》、《大国崛起》、《圆明园》、《大明宫》、《汉字五千年》、《敦煌》、《新丝绸之路》、《再说长江》、《问道武当》《当卢浮宫遇见紫禁城》、《千年菩提路》等,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人文历史类纪录片的创作和理论研究也不断丰富着中国影视艺术的创新和发展。
  本文对中国古典审美意识的理解来自于研究者的中国传统文化美学研究和作者自身的体验,论文首先分析了中国古典审美意识对影视艺术创作者的影响,指出意境的产生是影视艺术创作者的中国古典审美经验与纪录片制作的基石和桥梁。
  其次,论文分析了各种古典艺术形式的美学特点与人文类纪录片之间的中国古典意境的转换,例如,古典诗歌中审美追求、中国历代绘画、古典音乐中审美对人文历史纪录片的提升等等。古典主义美学观点都是我们创作的理论依据和源泉。特别要提到的就是由于人文历史类纪录片创作的特点,在实践创作中我们会大量的拍摄和记录现在已存的古代艺术品,如书法、绘画、瓷器、青铜、壁画、雕塑等。这里还包括已存的物质文化遗迹中的地上建筑物,还有像古琴、京剧、昆曲这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这些古代文明成果进行人文历史类纪录片的创作、整理和传播,也对我们回归古典审美的价值追求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文献价值,对我们重新梳理和回归古典审美有重大启发和帮助。
  本文研究了古典审美追求在人文历史纪录片制作中的实际可操作性和应用方法,也就是创作者是如何实现古典审美意象和影视媒体表现形式的转换。作者结合自己创作的多部历史人文类纪录片,分别从文字资料、图像资料、声音资料的查找、文献及古代艺术品的解读;人文历史类纪录片文本的创作;人文历史类纪录片摄影技术的应用如定点和延时;人文历史类纪录片新技术的开发和创新如CG动画;人文历史类纪录片创作的特殊应用如“真实再现”;音乐及其他声音的(旁白和同期声)创作;研究者及历史亲历者观点的口述和引用,还有人文历史类纪录片的画面剪辑和后期制作等诸多过程的解读和分析,同时在创作中寻求本领域内权威专家的学术支持和引导等等,通过对这些人文历史类纪录片创作方法的分析和研究、试图探索出一套唤起当今大众回归古典审美的全新影视艺术方法。另外,本文作者强调了人文历史类纪录片创作中三种关系的平衡:媒体机构的价值观、大众的需求、创作主体的个人修养和审美价值取向。如何处理好这三种相互博弈、相互支持的关系是人文历史类纪录片创作中重要的技巧和方法。
  论文还横向对比了中外古典审美追求在中外人文类纪录片制作中的处境,指出同类人文纪录片,中国人与其他国家不同的制作成本、不同的关注点,导致“回到事实本身”与“营造意象”两种不同手法在各自片中各有侧重。同时文中还分析了其他类纪录片和电影里的中国意象。
  最后一章是从传播研究的角度探讨了能让多少人、什么人看到的问题,分析纪录片里的古典审美元素如何能被中国和海外观众人群所接受。在本章节作者通过对制作的一系列人文历史类纪录片的播出与发行的渠道和作品传播过程中的收视效果、社会反响、传播的广度和深度等问题来进行研究和思考。根据传播渠道的不同分为电视台、电影院线、网络、新媒体、图书和DVD音像出版六种。根据推广渠道的不同分为纸媒、网络、广播、电视媒体和人际传播五种。以上所阐述的大众媒体传播渠道和平台主要指中国大陆地区。本文作者尤其对国际及港澳台影视作品传播的主流渠道和传播现状进行了研究分析,并在文中探讨了使具有中国古典审美取向的人文历史类纪录片作品走向世界走向国际主流媒体的有效方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