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经济结构转换:开放下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变动的视角
【6h】

中国经济结构转换:开放下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变动的视角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思路、方法和创新之处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方法

1.2.3 创新之处

第三节 概念界定和主要内容

1.3.1 相关概念界定

1.3.2 主要内容

第二章 经济开放与结构转换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经济结构转换理论

2.1.1 产业结构转换理论

2.1.2 就业结构转换理论

第二节 经济开放与结构转换的研究现状和文献综述

2.2.1 经济结构转换的相关研究

2.2.2 开放与结构转变的相关研究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经济开放与结构转换的国际经验

第一节 美国经验

3.1.1 美国经济结构的演化与发展

3.1.2 美国经济开放的发展历程

3.1.3 经济开放对美国经济结构的影响

第二节 英国经验

3.2.1 英国经济结构的演化与发展

3.2.2 英国经济开放的历程

3.2.3 经济开放对英国经济结构的影响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国经济开放与产业结构转换的分析

第一节 经济开放影响产业结构的理论机制

第二节 中国产业结构转换历程与经济开放进程

4.2.1 中国产业结构转换历程

4.2.2 中国经济开放的进程

第三节 经济开放影响中国产业结构转换的实证分析

4.3.1 计量方程、指标选取和分析思路

4.3.2 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

4.3.3 面板回归方程估计结果和分析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中国经济开放与就业结构转换的分析

第一节 经济开放影响就业结构的理论机制

第二节 中国就业结构转换历程

5.2.1 改革开放前中国的就业结构转变

5.2.2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就业结构转变

第三节 经济开放与就业结构转换的动态关系

5.3.1 数据来源及指标测算方法说明

5.3.2 时间序列平稳性检验

5.3.3 时间序列协整检验

5.3.4 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

5.3.5 脉冲响应函数分析

第四节 经济开放与就业结构转换的实证分析

5.4.1 计量方程、指标选取和分析思路

5.4.2 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

5.4.3 面板回归方程的估计结果和分析

第五节 经济开放条件下的最优就业结构转换——基于DEA分析

5.5.1 DEA模型的引入

5.5.2 投入指标和产出指标的选择

5.5.3 实证分析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劳动流动对开放条件下中国经济结构转换的影响——就业结构对产业结构偏差的视角

第一节 经济开放条件下就业结构转变与产业结构变迁关系

6.1.1 中国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发展趋势

6.1.2 中国就业结构转换与产业结构转换的同步性

第二节 就业结构转变滞后成因:劳动流动的视角

第三节 中国经济开放、劳动流动与就业结构转换实证分析

6.3.1 计量模型构建和指标说明

6.3.2 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

6.3.3 面板回归方程的估计与结果分析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一节 主要结论

第二节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国际贸易迅速发展,FDI大量涌入。在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的同时,中国经济也得到了快速稳定的发展。中国实现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由低收入水平国家向中等收入水平国家的过渡。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成效显著,市场化率由1978年的4.4%提高到目前的77.7%的水平,超越了市场经济国家界定的60%的临界标准,并且越来越多的国家承认了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三十年来,中国经济增长率年均将近10%。
  虽然中国创造了令世人瞩目的经济奇迹,但也面临重要挑战:即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结构转型和优化。本文从中国当前的经济结构转换实际情况出发,从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角度,探讨经济开放对中国经济结构转换的影响。
  本文首先对经济结构转换(包括产业结构转换和就业结构转换)的相关理论进行梳理,这是本文研究的基础。在此基础上,通过总结代表性国家的经济结构转换经验,考察开放和劳动流动在其结构转换中所起的作用,为后文中国经济结构转换的研究提供经验证据和理论启迪。
  在经济结构转换的国际经验启示下,本文从开放条件下的国民收入恒等式出发,建立了一个简明的理论模型,从理论上探究经济开放对经济结构转换的影响,并详细分析其影响机制。在理论机制的指导下,在对中国产业结构的历史和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采用1987年—2008年的地区面板数据就经济开放对中国产业结构转变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考察开放对中国产业结构的影响。
  进而,本文将就经济开放影响就业结构的理论机制进行梳理,对中国就业结构转变历程进行分析,并采用1987年—2008年的地区面板数据就经济开放对中国就业结构转变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然后采用DEA分析方法,探讨中国就业结构的最优调整路线。
  最后,研究放松劳动在各部门可以自由流动的假设条件,从中国城乡劳动流动障碍的角度出发,将产业结构转换和就业结构转换结合起来,通过结构偏差分析和国际比较,研究产业结构转换和就业结构转换的同步性,分析劳动流动自由程度对产业结构转换和就业结构转换同步性的影响,在前人研究基础上,通过构造就业结构转换指数,就经济开放和劳动流动对就业结构转换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
  本文的可能创新之处在于:第一,本文经验证明了经济开放对中国产业结构转变的影响。经济开放主要是通过影响各产业经济增长率来影响产业结构转换,经济开放使得农业增长下降,工业和服务业增长上升,而且经济开放对工业增长有倒U的影响:随着经济开放程度的加深,工业经济增长率在经历一段时间上升之后会呈下降趋势。因此,从整体来看,由于经济开放对各产业增长率影响的差异,经济开放最终使得农业产业比重呈下降趋势,工业产业比重在在经历一段时间上升之后会呈下降趋势,显现出倒U型的变动路径,服务业产业比重呈上升的趋势。因此经济开放导致的不同部门的增长率差异最终会导致经济结构发生转换:第一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份额减少,而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份额增加。第二,本文在理论模型的指导下,经验证明了经济开放对中国就业结构转换的作用:受恩格尔定律和部门偏向的技术进步的影响,经济开放导致了农业就业比重下降、工业就业比重呈倒U型变动、服务业就业比重上升。在经济开放影响下,工业就业比重的倒U型变动预示着随着经济开放程度的加深,未来中国工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将在某一时刻呈下降趋势,这对政策制定具有重要意义;并且在DEA方法的指导下,探讨了中国就业结构的最优调整路线,从而能够使得劳动力的效用最大化。第三,本文将经济开放、劳动流动与中国经济结构转换相结合,发现经济开放促进了中国经济结构转换,但是这个过程受到劳动流动障碍的影响,使得中国就业结构转换滞后于产业结构转换,不利于中国经济结构的协同转换。
  本文的各章安排及主要结论如下:
  第一章为导论,本章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意义和选题背景,界定了本文研究涉及的经济结构、经济开放和劳动流动等关键概念,并对整个研究的分析方法、创新之处进行了详细说明。
  第二章为经济结构转换的理论基础,本章主要对经济开放与经济结构转换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全面梳理。本章首先综述了产业结构转换理论,说明了产业结构转换的基本规律。其次,归纳整理了就业结构转换理论,说明了就业结构转换的一般规律。然后就经济开放与经济结构转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对已有的代表性文献进行了述评,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第三章为经济开放与结构转变的国际经验。本章对代表性国家的经济结构转换进行了经验总结,分析其经济结构转换的特点,总结开放对经济结构转型影响的经验,为构建经济开放影响经济结构转换的理论机制提供经验证据。
  第四章主要探讨中国经济开放对产业结构转变的影响。本章首先在第三章基础上构建了经济开放影响产业结构转换的理论模型,然后在回顾中国产业结构转变的历史进程及其现状基础上对经济开放影响中国产业结构转变的作用进行了实证分析。
  第五章为中国经济开放与就业结构转换关系的分析。本章首先在第四章基础上梳理经济开放影响就业结构的理论机制,并在回顾了中国就业结构转变的历史进程及其现状的基础上,考察经济开放与就业结构的长期动态关系,进而使用面板数据对数理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最后,采用DEA方法就开放条件下就业结构的最优转换路径进行了分析。
  第六章分析了劳动流动制度性障碍对开放条件下中国经济结构转换的影响。本章首先研究了就业结构转换对产业结构转换的滞后性,具体分析了就业结构转换的滞后程度;进而分析了就业结构转换滞后的劳动流动制度性障碍;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构造就业结构转换指数,进一步分析了开放和劳动流动障碍对就业结构转换的影响。开放促进了就业结构转换,劳动流动自由程度的提高与劳动力市场市场化和一体化是最终破解就业结构转化难题的关键因素。
  第七章为结论与政策建议。本章首先对全文主要结论进行了简要总结,然后提出了促进开放条件下中国经济结构顺利转换的政策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