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siRNA药物传输系统连接分子的构建及活性评价
【6h】

siRNA药物传输系统连接分子的构建及活性评价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一章 前 言

第一节 RNA干扰的背景介绍

1.1.1 RNA干扰简介

1.1.2 RNA干扰的发展历史

1.1.3 RNA干扰的重要性

1.1.4 siRNA调控RNA干扰的机理

1.1.5 siRNA传递的障碍

第二节 siRNA传递的研究现状

1.2.1 内吞作用的机理

1.2.2 siRNA体内传送主要困难

1.2.3 siRNA给药方法

1.2.4 siRNA与载体相连的方式

第三节 本文的设计思想

第二章 实验部分

第一节 药物传输体系实验路线设计

2.1.1 不含杂原子的双端马来酰亚胺连接分子的合成路线

2.1.2 含有聚乙二醇单元的双端马来酰亚胺连接分子的合成路线

2.1.3 含有聚乙二胺单元的双端马来酰亚胺连接分子的合成路线

第二节 药物传输体系小分子的合成

2.2.1 含有聚乙二醇单元的双端马来酰亚胺连接分子及烷烃连接分子的合成

2.2.2 含有聚乙二胺单元的双端马来酰亚胺连接分子的合成

第三节 巯基化胆固醇载体的合成

2.3.1 巯基化胆固醇载体的合成路线

2.3.2 巯基化胆固醇载体的合成

第四节 验证小分子与巯基化的胆固醇载体反应

第五节“Streptaphage”分子与siRNA非共价结合体系

2.5.1“Streptaphage”分子介绍

2.5.2“Streptaphage”分子的合成路线

2.5.3“Streptaphage”分子的合成

第三章 实验结果及讨论

第一节 不同连接分子对siRNA的末端修饰

3.1.1 实验仪器试剂及原理

3.1.2 不同连接分子对siRNA的antisense链的修饰

3.1.3 不同连接分子对siRNA的sense链的修饰

3.1.4 修饰后的siRNA正义链和反义链的退火

第二节 细胞干扰实验

3.2.1 双荧光素酶报告检测系统

3.2.2 实验仪器及材料

3.2.3 细胞实验操作

3.2.4 实验结果

3.2.5 实验讨论

第四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第一节 全文总结

第二节 课题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 录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在疾病治疗领域,很多种药物分子已经被发现具有很好的治疗作用,例如通过高通量筛选出的小分子药物,基于碱基配对原则发展出的基因药物,以及蛋白质类药物等等。体外实验表明,这些药物均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然而,在将这些药物应用到临床研究时发现,大多数药物并不能到达疾病部位,从而无法发挥其治疗效果。近年来,基于RNA干扰的原理设计的小干扰RNA药物已经引起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而小干扰RNA药物的运输问题同样是其面临的最大困难。因此,如何在正确的时间,将正确的药物分子输送到正确的部位就成为药物研究中面临的最大问题。
   在运输药物的问题上,全世界研究学者对其进行了很多细致的研究。其中的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的载体以及合适的连接方式。目前为止已经有多种载体可以达到靶向运输药物的效果如抗体以及甾族类分子等等。然而,尽管筛选得到了很多种载体以及高效的药物分子,如何方便快捷的将他们连接在一起仍然是一个很重要并且急需解决的问题。
   Michael加成反应是一类很高效快捷的有机反应,含有巯基的化合物与马来酰亚胺类化合物的反应可以在室温条件下半个小时内完成,并且可以做到定量反应。因此我们设计合成了十条含有不同个数杂原子以及不同长度的双端马来酰亚胺连接分子。经过我们的实验验证,我们设计的连接分子可以方便的与巯基化胆固醇载体进行连接,同时可以很方便的修饰在siRNA的末端上并且不影响siRNA的正常生理性质。在不加入任何载体以及转染试剂的条件下,连接分子对siRNA的修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siRNA的生理功能。这样的连接分子的设计与合成可以极大地方便研究人员对于siRNA功能的研究,并且缩短对于RNA药物运输载体的开发时间,从而可以迅速的对药物分子以及载体进行筛选,从而最终得到有效的药物。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