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环境影响后评价管理程序和技术框架研究
【6h】

环境影响后评价管理程序和技术框架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路线

第二章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第一节 国内外环境影响后评价研究进展

2.1.1 国外研究进展

2.1.2 国内研究进展

第二节 环境影响评价、工程环境监理、竣工环保验收和环境影响后评价的联系和区别

第三章 环境影响后评价的管理程序研究

第一节 项目筛选

第二节 评价主体

第三节 介入时机

第四节 监督机制

第四章 环境影响后评价技术研究

第一节 评价原则

第二节 技术框架

第三节 内容分解

4.3.1 准备阶段

4.3.2 评价阶段

4.3.3 报告编制阶段

第四节 评价方法

第五章 环境影响后评价案例研究

第一节 石油化工类项目开展环境影响后评价的必要性

第二节 S石化集团R项目区环境影响后评价案例研究

5.2.1 项目概况

5.2.2 准备阶段

5.2.3 评价阶段

5.2.4 报告编制阶段

5.2.5 结论与建议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主要工作与结论

第二节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全面实施在从源头上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优化产业和工业布局以及促进节能减排指标的完成等诸多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当前作为环境管理的环境影响评价体系并不完善,难以把握项目建设、运行过程中的动态变化,环评工作不能与时俱进,因此,“一次环评定终身”的评价机制已难以满足新的时代和社会要求,环境影响后评价作为环境影响评价的有效延伸和有益补充应运而生。
  2003年开始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初次将环境影响后评价上升至法律的高度,然而该法颁布后相当长的时间内,环境影响后评价规范化方面的进展处于相对停滞的状态,法规制度建设、技术支持体系严重滞后,至今未形成一套制度化、规范化的环境影响后评价技术导则,后评价工作无章可循。尽管在该法的指导下部分行业建设项目相继开展了一些后评价试点工作,但各行业开展环境影响后评价的进度参差不齐,质量也千差万别,整体上不利于环境影响后评价完整体系的构建。
  本文拟从项目管理的角度出发,对环境影响后评价与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监理、竣工验收这几项工作的关联进行界定,加深对环境影响后评价的认识;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以及对我国当前有关法律法规的研究分析,从后评价项目筛选、实施主体、介入时机、监督机制等方面,对环境影响后评价内涵和管理要求进行了定位;在管理程序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一般性环境影响后评价技术框架,详解框架各阶段所涉及的主要内容,以及各阶段采取的工作方法,最后以石油化工这类污染型项目为例开展了实证研究,希望对环境影响后评价实践有借鉴和参考价值。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