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裸花紫珠和山紫菀植物化学成分及抗炎活性研究
【6h】

裸花紫珠和山紫菀植物化学成分及抗炎活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符号说明

第一章 紫珠属植物研究进展

第一节 紫珠属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1.1.1 萜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

1.1.2 黄酮类成分

1.1.3 木脂素类

1.1.4 其他类成分

第二节 紫珠属植物的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1.2.1 抗炎、抑菌作用

1.2.2 止血、止痛作用

1.2.3 抗氧化作用

1.2.4 抗肿瘤,抗病毒

1.2.5神经保护活性

1.2.6其他作用

第二章 裸花紫珠化学成分及抗炎活性的研究

第一节 裸花紫珠化学成分研究结果

2.1.1 从裸花紫珠中分离得到的单体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第二节 裸花紫珠的抗炎活性研究

2.2.1 抗炎活性研究实验结果与讨论

第三节 实验部分

2.3.1 裸花紫珠化学成分研究

2.3.2裸花紫珠抗炎活性的研究

2.3.3 分子对接

第三章 橐吾属的研究进展

第一节 橐吾属植物的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3.1.1 萜类化合物

3.1.2 黄酮类成分

3.1.2 生物碱类成分

3.1.2 其他类成分

第二节 橐吾属植物的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3.2.1 抗炎免疫作用

3.2.2 抑菌抗菌活性

3.2.3 细胞毒性

3.2.4 其他作用

第四章 山紫菀化学成分的研究

第一节 山紫菀化学成分研究结果

2.1.1 从山紫菀植物中分离得到的单体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第二节 实验部分

4.2.1 仪器与材料

4.2.2 药材的提取与分离

4.2.3 理化常数与波谱数据

第五章 全文结论

致谢

附录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裸花紫珠为马鞭草科紫珠属植物,是海南省的道地药材,临床上主要用于胃肠出血,抗炎,风湿肿痛,月经不调,淋巴结核以及烧伤等。
  本论文主要是对裸花紫珠干燥叶的甲醇提取物,依次以石油醚、乙酸乙酯进行萃取,利用硅胶柱色谱,中压液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手段,最终在石油醚萃取部分分离得到26个化合物,采用HRESIMS,NMR,IR,CD以及Mosher等化学光谱学方法,共鉴定了26个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nudiflopene A(1), nudiflopene B(2), nudiflopene C(3), nudiflopene D(4), nudiflopene E(5), nudiflopene F(6), nudiflopene G(7), nudiflopene H(8), nudiflopene I(9), ent-12,15-epoxy-3,4-seco-4,8,12,14-labdatetraen-3-oic acid(10),12E-3,4-seco-labda-4(18),8(17),12,14-tetraen-3-oic acid methyl ester(11),12E-3,4-seco-labda-4(18),8(17),12,14-tetraen-3-oic acid(12),14α-hydroxy-7,15-isopimaradien-l8-oic acid(13), isopimaric acid(14),14α-hydroxy methyl ester-7,15-isopimaradien-l8-oic acid(15),(3R,4R,5R)-5-hydroxycaryophyll-8(13)-ene3,4-epoxide(16),7,8-epoxy-1(12)-caryophy-9β-ol(17), kobusone(18), caryophyllenol-Ⅱ(19), humulene diepoxideA(20), caryolane-1,9β-diol(21), caryolane-1β,9α-diol(22),(-)-clovane-2,9-diol(23), pubinernoid A(24), sesamin(25), paulownin(26)。其中化合物1—9为新化合物,化合物10—15为首次从裸花紫珠植物中分离得到。
  根据先前文献报道的裸花紫珠植物的药理活性研究,本课题对分离得到的9个新化合物进行了LPS诱导的小鼠小胶质细胞NO抑制活性的研究,化合物6、9表现出较好的抑制活性,IC50值分别为28.09μM,23.31μM。最后本论文采用分子对接的方法,初步探索了化合物6和9和iNOS蛋白的相互作用。
  山紫菀(Ligularia fischeri)植物为菊科橐吾属植物,其主要分布于中国,日本等地,在临床上主要用于关节炎症,增强免疫力等。
  本论文对山紫菀干燥根的甲醇提取物,采用乙酸乙酯进行萃取,利用硅胶柱色谱,中压液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手段,从乙酸乙酯萃取部分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采用NMR等光谱分析技术,共鉴定了11个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15-hydroxydehydroabietic acid(1),7β-hydroxydehydroabietie acid(2), junicedric acid(3),(13S)-15-hydroxylubd-8(17)-en-19-oic acid(4),(11S)-1β-hydroxyeudesm-4(14)-eno-13,6α-lactone(5),11β,13-dihydro-3-epizaluzanin C(6), dihydroestafiatol(7), dihydroestafiatone(8), caryolane-1,9β-diol(10),(-)-clovane-2,9-diol(11),化合物1—11为已知化合物。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