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电子政务环境下政务流程再造理论与实践研究
【6h】

电子政务环境下政务流程再造理论与实践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西南交通大学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及创新性声明

第一章绪论

1.1引言

1.2课题的研究背景

1.2.1现实背景:政府再造运动

1.2.2学术背景:GPR的理论缺陷

1.3流程再造现状

1.3.1国外研究现状

1.3.2国内研究现状

1.4内容、方法及路线

1.4.1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1.4.2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1.4.3本课题的研究路线

1.5课题创新点

第二章GPR对传统政务流程的挑战

2.1 GPR的基本涵义

2.1.1政务流程的内涵

2.1.2 GPR的基本内涵

2.1.3 GPR下的行政组织新特征

2.2传统行政体制下政务流程的弊端

2.2.1流程的分散性

2.2.2流程的机械性

2.2.3流程的封闭性

2.2.4流程的效率冲突性

2.2.5流程的局部孤立性

2.2.6流程对人性的压抑

2.3 GPR对传统政府组织模式的挑战

2.3.1对政府组织结构的挑战

2.3.2对政府组织目标的挑战

2.3.3对政府工作流程的挑战

2.3.4对政府需求导向的挑战

第三章EG环境下GPR的推进策略

3.1 EG环境下GPR的总体策略

3.1.1 EG环境下GPR的基本思想

3.1.2 EG环境下GPR的基本原则

3.1.3 EG环境下GPR的实践障碍

3.1.4 EG环境下GPR的路径选择

3.1.5 EG环境下GPR的实施策略

3.2 EG环境下GPR的实施内容

3.2.1政府行政管理系统重构的总体框架

3.2.2信息流程的重新构筑

3.2.3 EG环境下GPR的全生命周期

3.3 EG环境下GPR的最终目标——协同办公(以北京市海淀区的GPR为例)

3.3.1 GPR协同办公概述

3.3.2 GPR协同办公的业务梳理

3.3.3 GPR协同办公的具体实施

第四章EG环境下政务流程建模

4.1 Petri网技术

4.1.1 Petri网概述

4.1.2经典Petri网

4.2工作流网模型

4.2.1工作流网概述

4.2.2工作流网组件

4.2.3工作流网触发机制

第五章质监部门核心政务流程再造

5.1质监部门改革发展历程和现状

5.1.1我国质监部门的历史及现状

5.1.2质监部门EG发展现状

5.1.3四川省质量监督局情况介绍

5.2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的GPR

5.2.1再造流程的选取

5.2.2诊断分析原有流程

5.2.3新流程的设计与评价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展开▼

摘要

EG(电子政务)环境下的GPR(政务流程再造)是国家信息化特别是政府信息化的重要阶段,更是EG的实质性进展阶段。它从组织结构的“虚拟扁平化”入手,然后再逐步渗透到政府机构的“实体扁平化”。这是一种全新的政府改革推动方式,极大地降低了改革阻力与成本,同时极大地提高了深化改革的可行性。 目前,只有少数经济发达城市进行了EG环境下GPR的试点工程(例如北京市海淀区的信息化建设),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积累了不少有益的经验,这与地方政府领导与时俱进的思想和义无反顾的决心是绝对分不开的。 首先,分析了EG中GPR给政府运作带来的新力量冲击。从政务流程的真正内涵入手,继而阐述了GPR的基本含义;然后对传统行政体制下的政务流程弊端进行分析,接着从传统政府的组织结构、组织目标、工作流程及需求导向4个方面分析提出GPR给官僚理论带来的挑战。 其次,提出EG环境下GPR的基本思想、基本原则、实践障碍、路径选择和实施策略;然后结合海淀区的具体案例,提出用于政府业务流程梳理的“清理优造法”和专门用于数据梳理的“层次六条法”。前者是为了清理业务之间的逻辑关系,后者则为了规范业务梳理流程。 最后,应用本文提出的“清理优造法”于质监部门具体的GPR项目中,并且将重点放在利用WFPN(工作流网)方法对业务流程进行建模分析和模拟仂真研究,从而提高流程的运作效率,缩短周期时间并节约成本,最终达到增强政府运作效能的目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